作為“中藥之鄉”的省會和我國重要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都的醫藥產業在區域經濟結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醫藥企業的較快成長及發展需要,以地奧、康弘等為代表的醫藥企業已逐漸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而在它們的帶領下,當前四川藥企出口狀況如何?四川藥企的國際化之路到底又該要如何走?
四川醫藥產業的國際發展 ,可通過確立品牌和高端戰略、加強境外合作交流、拓寬融資渠道等對策來給予改善。
出口力度仍需加強
“康弘藥業的產品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非專有名稱命名會議審核通過其國際通用名"Conber-cept(康柏西普)",地奧制藥出產的"地奧心血康膠囊"更在之前于歐盟成功注冊!這些都是四川醫藥企業成功邁出國際化步伐的重要體現,本地藥企在"走出去"方面已經有一定的成就。”有業內人士曾如是評價四川藥企的出口表現。
根據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對全省376戶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的統計,今年1-8月,四川醫藥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82.7億元,同比增長12.3%,主營業務收入完成643.8億元,同比增長19.3%,實現利潤總額54.6億元,同比增長6.6%,整體看,產業發展呈現穩定增長狀態。其中,出口交貨值累計完成了8.2億元。
盡管四川醫藥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并在出口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四川乃至全國的醫藥產業未來在出口方面仍有很大進展空間。
“事實上,包括四川在內,目前全國的醫藥產業發展主要還是以內需為主,出口相對還是比較少。”上海一位醫藥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來說,我們出口國外的醫藥產品最主要的還是原料藥,以及一些中低端醫療器械,藥品和制劑的出口則比較少,總體偏低端,未來仍有很大拓展和進步空間。事實上,四川乃至全國的醫藥出口前景還是比較好的,今后一旦這塊市場被打開,我們的整個醫藥出口將會迎來結構性改變,附加值也會得到提高。”
產品待轉型
另一方面,雖然前景光明,但目前國內醫藥出口面臨著出口原料藥附加值低、全球經濟整體不景氣而帶來的需求相對飽和等問題,加上國內原料藥產能相對過剩、利潤降低,未來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未來的醫藥出口還是將以制劑出口為導向進行轉型。而企業在今后的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上述醫藥行業研究員表示:“首先,如果出口對象不是非規范市場,而是歐美等較為成熟的醫藥市場,那么藥企就需要獲得當地的認證,歐美地區的認證對于醫藥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這也將使國內藥企的管理流程和運營規范性要達到較高水平。其次,獲得認證僅是國內藥企進入當地市場的敲門磚,而這還不夠,歐美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上,其醫藥進出口渠道非常集中,企業在這里還將面臨著與其他國家醫藥企業的競爭,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和性價比,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相關管理部門早前曾經指出,四川本地醫藥產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具有資源和成本優勢、研發和品種優勢、產業和網絡優勢等,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較大,同時也面臨著國際化展戰略尚未形成、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撐與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未來可通過確立品牌和高端戰略、加強境外合作交流、拓寬融資渠道等對策來給予改善。“目前,從四川到整個中國,不少優秀企業已經完成了歐美市場的認證并開始投入到國際市場競爭當中,但是,更多的醫藥企業仍然還處于準備階段。想要走好國際化道路,企業既要注意提升管理思路,同時也應該跟國外市場建立渠道聯系。”上述研究員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