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區順應居民健康需求,大膽打破地域管轄和所有制界限,采取政府主辦,與高校、企業醫院合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勢整合醫療資源,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步伐,大膽探索出了五種發展模式。
江陽區順應居民健康需求,緊緊抓住國家《關于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的契機,大力推行社區衛生服務多元化、市場化,大膽打破地域管轄和所有制界限,采取政府主辦,與高校、企業醫院合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勢整合醫療資源,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步伐,大膽探索出了五種發展模式:
模式一 政府主辦+院校合作共建
政府主辦+院校合作共建,就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院校醫務室合作共建。大山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四川警察學院、華陽街道瓦窯壩社區衛生服務站與四川化工職業學院合作共建,由學院提供場地,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高校師生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這一模式既解決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陣地問題,又彌補了學院自身衛生室技術能力的不足,使學院師生可享受24小時的優質醫療服務,實現雙方共贏。
模式二 政府委托+企業醫院承辦
政府委托+企業醫院承辦,就是由原廠礦企業職工醫院轉型承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茜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原長起廠職工醫院轉制承辦,川南礦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石油醫院承辦。這一模式既整合了企業職工醫院醫療資源,使轄區居民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又避免了醫療資源重復建設浪費,使管理更規范、設施設備更齊全,技術力量更雄厚。
模式三 政府投入+衛生院轉制
政府投入+衛生院轉制,就是由政府主辦,將原街道衛生院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原來南城等7個街道衛生院整體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區政府投入資金進行改造基礎設施,向轄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并且實現了每個街道有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
模式四 政府補助+民營醫院舉辦
政府補助+民營醫院舉辦,就是由政府主導,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由民營醫院承擔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江陽區有1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由民營醫院舉辦,如堰塘灣社區衛生服務站由濟好醫院舉辦,紀念標社區衛生服務站由城南醫院舉辦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民營醫院向轄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江陽區政府根據其服務的情況進行考核并補助。
模式五 政府引導+上下聯動發展
政府引導+上下聯動發展,就是與轄區的醫學高等院校、省市級三甲醫院合作,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服務能力較弱、老百姓認可度較差,是嚴重制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的瓶頸。江陽區衛生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與駐區省市醫療機構、高等醫療院校合作,采取上下聯動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力提升。一是將江陽區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瀘州醫學院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培訓提高社區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二是社區醫院定期派出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三是由上級醫院派醫生團隊到社區直接為居民患者服務。四是實行社區醫院與上級醫院雙向轉診。
江陽區通過上述五種模式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基本設備設施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社區衛生服務理念上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已在全區7個街道、1個景區設置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率100%,大力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初步建成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性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