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歐第十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健康產業,健康發展”。以下是本次論壇與會嘉賓的精彩發言。
社會辦醫在我們國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有兩方面,一種是從需求方面,就是剛才徐主任講到的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我們的疾病譜的轉變、經濟發展都給我們服務業發展提供廣泛的空間。第二個是制度空間,一般人沒怎么提到,其實國際上社會辦醫的空間在不同衛生體制是不一樣的,比如說英聯邦的體制大概是在20%以內,如果社會保險體制的國家是在30-70%之間,如果在美國這種體制就會更多,70-80%,所以不同的衛生體制社會辦醫的政策空間、制度空間是不一樣的,我們國家從大的衛生體制的分型基本上處在英國和德國之間,比較接近法國的體制,所以我們十二五醫改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們社會辦醫要達到20%的比例,我覺得從國際來講,這個還是比較合理的。我個人認為十二五指后這個比例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比如說30%,那是不是要進一步提高呢?這就要進一步研究了,因為考慮到我們國家公立醫院的發展歷史,考慮到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的制度,再進一步的擴大,我覺得可能還要走一步看一步,再進一步探討,所以這是關于發展空間的。
第二,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的社會辦醫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1985年以前中國沒有一家私立醫院,在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大概只剩下1千家私人診所,但是經過這30多年的發展,到去年我們的私立醫院是9700多家,將近占到45%左右的比例,另外像門診部、醫務室這類80%都是私立的了。我們醫療機構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社會辦醫跟公立比例不一樣,像診所、門診部這一級基本上70-80%都屬于私立的。所以就這些而言,我們國家的社會辦醫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特別從國際比較,除了少數國家和地區,比如臺灣、韓國,特殊的制度選擇,在大多數國家,包括原來蘇東、歐洲的國家,像這么大規模的私立醫院的發展,國際上是很罕見的,所以要看你的參照系是什么,我個人從國際比較而言,我們的社會辦醫是取得很大發展的,特別是2009年之后,像北京現在醫院632家,其中私立的372家,占到59%,去年的床位數占17%,人員數21%,服務量11%。所以我個人感覺還是很大發展的。
另外,私立醫院的發展空間目前已經構建了比較健全的政策體系。但是政策太多,要害的問題沒有突出出來。要害問題有三個,一個是怎么樣進一步放松管制,進一步清理一些不必要的管制;第二是高端人才的可獲得性;第三個是市場的開放。所以下一步不是求多,而是要抓住一些關鍵要素。一個行業的發展,更多要靠內生的動力,而不是靠政策,所以對市場的發展,像水電器熱土地,這些都是行業發展,都是屬于第二位的要素,最核心的要素是我們的市場,我們的人才,包括我們是不是松綁,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發展,如果一個行業的發展是靠我們優惠土地、水電氣熱,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也不是內生有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