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不上號、看病像跑馬拉松、候診3小時就診3分鐘……“看病難”讓一些機構看到商機,開發“私人醫生”市場。據市場機構分析,“私人醫生”這塊“蛋糕”預計未來將有上千億元的潛在市場,嗅覺靈敏的民營醫院正在“搶灘”布局“私人醫生”市場。
“私人醫生”
“全天24小時都可以打電話給我的私人醫生徐博士,必要時他會直接來我家里,不僅平時會指導我如何根據季節變化和癥狀特點進行營養膳食,還會指導我如何制定工作、健身計劃。”擁有私人醫生的企業家王波說。王波罹患乙肝肝硬化,正在一家醫院接受私人醫生治療,每年他需為私人醫生服務支付3600元的費用。
作為肝硬化患者,王波基本上每個星期都要去醫院,每個季度需檢查一次肝功能,進行一次肝纖維化檢測儀復查。“每上一次醫院,都是一次長長的等待,抽血、化驗、就診沒有哪一次不需要大半天。”王波說,有了私人醫生后,每次就診半個小時就搞定。
私人醫生的出現,除了節省就診時間,還可節省醫藥費用。阿德福韋是肝病患者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市場售價每盒154元至220元左右,一般患者每月需服用兩盒。廣東嶺南肝病研究所副所長徐金濤說,這種藥的零售價我們這里是154元/盒,但從生產廠家直接進貨的價格僅17元/盒。“我們直接按照進貨價提供給所里私人醫生服務的會員。”
“聘請私人醫生進行健康管理極可能會成為中高端人群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利于他們保持健康,也有利于減少醫療支出。”廣東省人民醫院醫生江生說,醫學界關于健康管理有一個“90%和10%”的規律,具體說就是90%的企業或個人通過健康管理后,醫療費用降到了原來的10%;而10%的企業或個人未作健康管理,醫療費用比原來上升了90%。
南京醫科大學專家在江浙一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現階段需要私人醫生服務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5歲到45歲左右,主要的職業有教師、律師、機關工作人員、企業主等群體。這部分人中,患有高血壓的約占47%,糖尿病約占11.56%,頸腰椎疾病約占21%,冠心病約占10.75%,疲勞綜合征人數超過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