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魚龍混雜的民營醫院仍存在缺少規范、追求短期利益的情況。記者從安徽省衛生廳、安徽醫院管理協會獲悉,我省民營醫院的總數超過公立醫院,已經達到了500多家,但實際市場份額不到15%。究竟是誰絆住了民營醫院發展的腳步呢?
“誠信、醫德等問題確實困擾著民營醫院的發展。”3日,安徽省醫院管理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會長、合肥某民營醫院院長楊斌這樣說道。
探訪:服務雖然好,患者不買賬
記者近日對合肥市一些民營醫院進行了走訪,與公立醫院人滿為患的場景相比,民營醫院顯得較為冷清。
在合肥二環路旁某民營醫院,記者看到,該醫院的科室齊全,完全能夠滿足普通病患的需要,但是人卻很少,許多床位空著。
在阜陽路一家民營專科醫院,幾個診室里只有醫生,并無患者,整個一樓大廳,記者只看到了一名患者在拿藥。在蒙城北路一家醫院,整個大廳里只看到兩名醫護人員站著,沒有一個患者。在北一環路一家醫院里,記者也注意到,患者很少。
“我們這邊來就診的多是其他市縣的患者。”北一環一家民營醫院的劉姓工作人員說,本地的患者相對較少,“即使有本地患者,也多是來吊水打針的。”
不過另一方面,民營醫院的服務態度都非常好。記者以患者身份致電數家民營醫院咨詢病情,每一位接聽者都認真傾聽,并且推薦本醫院中一些優秀的專家醫生。記者還留意到,咨詢次日還有近一半的民營醫院再次致電記者。記者到醫院問詢時,導醫人員也都非常熱情,甚至會幫忙拿行李。
現狀:數量超公立,質量差得遠
記者從安徽省衛生廳了解到,近些年來,全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迅速,截止2013年9月,我省民營醫院數量已達到了526家,就業人員已有3萬余人。民營醫院從數量上超過了公立醫院的“近500家”。
不過安徽醫院管理協會的統計也表明,目前從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等“硬件”的醫療資源上,民營醫院還遠遠遜于公立醫院。 而且民營醫院的規模都非常小。有的民營醫院不如公立醫院一個科室的規模大。
“現在的民營醫院,環境及服務多優于公立醫院的,但卻患者卻很少,這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但主要還是由于民營醫院自身的原因。安徽省醫院管理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會長楊斌介紹,民營醫院中,按照國家標準,三級醫院只有幾所,二級醫院也就30多所,剩下的多是一級醫院,這說明整體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包括巢湖、廬江在內的合肥地區民營醫療機構也就60家左右,其中大多數都是一級醫院和專科醫院。
另外,目前我省民營醫院的衛生人員有3萬多人,占總數的16.2%,但這些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很少,甚至不足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作量的十分之一。
支招:要大浪淘沙,向公立看齊
民營醫院的數量優勢能否轉化成為市場優勢?還要跨過幾道坎才能實現華麗轉身?
“我們也能收到一些對于民營醫院的投訴,民營醫院目前確實魚龍混雜。”記者在安徽省衛生廳采訪時,一些工作人員也這樣告訴記者。
“目前來說,部分民營專科醫院的口碑和效益還是不錯的,但口碑不好、衛生技術人員缺乏、誠信度有待提高、技術力量不夠雄厚的民營醫院也有不少,這些都絆住民營醫院的發展。現狀確實不容樂觀。”楊斌說。
不過楊斌認為,目前國家從政策上是鼓勵民營醫院的,民營醫院在歐美國家占比達60%至70%,在日本占比超過了80%。“我認為,目前民營醫院還是發展期,正在逐步提升自己,處于一個大浪淘沙的時期,將會不斷淘汰一批缺信重利的民營醫院。”
楊斌認為,要改變我們民營醫院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就應該把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納入同樣的監管范圍,制定同樣的監管標準。對規范誠信的民營醫院進行重點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