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消息,“互聯網+”概念從教育、金融等逐漸滲透到了醫療領域,目前相關企業包括春雨醫生、好大夫、丁香園等都拿到了千萬美元級別的巨額融資,其中春雨醫生已于上周宣布揭牌25家線下診所。
去年8月份,春雨醫生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C輪融資;而后9月2日,丁香園宣布獲得騰訊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創下了當時互聯網醫療領域融資新高;不久后的10月份,掛號網宣布獲1億美元融資,由騰訊領投,這卻遭遇丁香園公開拆臺,稱其融資額1億美金是“公開的忽悠人”。
暫不談掛號網的融資額,從投資流向也不難看出,大資本對互聯網醫療的偏愛。而且幾家老牌大公司也在積極布局上下游產業鏈。在12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醫健聯盟健康產業論壇上,萬通控股主席、也是醫健聯盟主席的馮侖表示,中建集團、泰康人壽、華大基因等都在積極入駐民營醫療上下游領域,包括互聯網形式的。
中國醫健聯盟聯席主席、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認為,未來有三大方向:一是互聯網大數據,二是基因科技,三是工業4.0.“泰康未來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就是基因技術和生命科學,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革命,巨大地改變人類,包括未來保險定價都會出現問題。因為采用基因這樣的方式,很多都是可以預防預測?!倍F在,他表示“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
這種互聯網的變革也得到了國家衛計委的確認,日前其新聞發言人宋樹立曾表態,互聯網正深入與醫療服務相結合。但此前國家衛計委稱,為了確保遠程醫療的質量和安全監管,除試點機構外,其他涉及醫學診治的工作均不允許在互聯網上開展,新的《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或將于2015年出臺,規范互聯網醫療。
在這種情況下,線上“輕問診”的春雨醫生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等5地揭牌25家線下診所,到2015年底還將在全國50個大中型城市開設300家診所。他們通過線上渠道向線下診所導入更具價值的病人,提供私人醫生服務。
也就是說,患者可以在春雨平臺擁有選擇醫生的權利。在整個過程中,用戶直接把錢打給醫生,春雨會在用戶支付給醫生的服務費中收取20%的手續費,收費方式上用“按人收費”取代以往的“按次收費”.
“比如說一個用戶有五千塊錢,我會給線下的醫生結算,今天你給他開了一千塊錢的藥,你的收入就是三千塊錢,online的形式我們把這個費用一次性打掉。而北京的三甲醫院平均一次就是300多塊錢,如果這個企業(用戶),不足一萬塊以上肯定是賠錢的?!贝河赆t生CEO張銳解釋。
他認為,他們屬于“O+O”(不同于O2O)的醫院,能夠解決減少70%的線下需求。“現在的數據是,一個醫生在全球管438個人,但事實上,醫生只能管理32個人。解決方案一個就是增加醫生,這個成本非常高;再一個就是放棄一部分人,這聽起來很不人道。我們思考把醫生服務半徑從32個人延長一些,這個是我們的解決方案?!?
目前,春雨醫生采取的是掛靠線下醫院的“輕資產”眾包模式,醫生不需全職入駐,春雨也不會向醫院收取分成。張銳認為,目前互聯網醫療只是醫療體系的補充,而醫生的牌照資質是互聯網的難題。
不過,上海交通大學[微博]副校長蔡威提到,人才是民營醫療發展的大困境,“理論上講,越好的醫生,越是有自主權。但目前好的醫生,都是公立醫院的財產。”另外,春雨醫生“多點執醫”的情況下,倘若發生醫療事故,責任承擔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