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上的利與弊
互聯網+醫療(二)
“電商進軍醫院,絕不僅僅是掛號、繳費這么簡單?!焙幽鲜⌒l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完成,以后還可能實現網上智能預約、智能分診、遠程候診、診間支付、查看報告、免費WIFI、室內導航、在線醫患互動、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在線理賠乃至大數據預警等多個強大功能。據悉,目前河南多家醫院與“電商”合作模式不同。有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合作,也有與醫護網的合作,加入手機APP后,即可找到合作醫院的專家進行掛號、咨詢等服務。“可以說,掌上醫院基礎管道已鋪設完畢,未來完全可以實現更多功能?!痹撠撠熑朔Q。但與此同時,“互聯網+醫療”在為傳統醫院帶來更多優勢的同時,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利:優化流程,緩解醫患糾紛
去醫院里看病,看到長長的隊伍最讓人心煩,尤其排隊時間過長,還會激化矛盾。而互聯網、電商進軍傳統醫院后,這些排隊繁瑣等問題,是其帶來的首要改變。真實體驗過網上掛號、候診看病的患者劉先生說,全程體驗下來,掛號、繳費、取報告,都在網上進行,平時四五個小時的就診時間,精簡到了一個多小時,確實便捷、省時。
信息透明
合理分流醫療資源
看病難,看病貴,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患者對醫生不了解不信任,而網絡卻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23歲的曉紅說,她原本是“網購達人”,現在是“掛號達人”。她手機上下載了多家醫院的手機APP,每家醫院坐診的專家是誰,特長是什么,點開即可清晰了解,可有針對性掛號。
河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患者對醫院專家有了更多了解,可以避免以往患者盲目崇拜名專家,感冒發燒拉肚子也一窩蜂去大醫院找名專家,現在可以更好地讓患者認識醫生,合理分流醫療資源。
“好評、差評”
帶來壓力和動力
“支付寶”的成熟購物模式,不僅可使消費者清晰找到自己需求的商品,還可以根據好評、差評自由購買。
那么,網絡進軍醫院后,這種模式是否開展了?記者了解到,目前開展手機APP掛號、“支付寶”模式的醫院,都可以對掛號醫生進行個人評價,但目前,因為是開發之初,對醫生的“好評、差評”只作為內部管理的一個指標,還未實現完全放開。
年輕醫生鵬宇說,雖然“好評、差評”目前僅作為內部管理指標,但對醫務人員來說也是一種監督和鞭策,以后,完全公開化絕對是一種趨勢?!皬哪撤N意義上來說,雖然有壓力,但也是一種讓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動力。”
弊:在線“醫-患”關系難建立
像阿里健康、春雨等目前提供的諸多服務依然徘徊在醫療核心環節的外圍區域,包括網上掛號、電子付費及手機查詢、自助打印檢查結果等,“這與大眾點評的模式類似,用戶可以提前約定餐廳、座位,甚至下單、付費及預約外賣等,但始終未涉及廚師環節,醫生之于醫療服務就如同廚師之于餐廳,醫生在醫療服務中處于核心地位,無法取代。”專家表示。
而目前的數據收集也主要用于大樣本的分析,是在尚未建立“醫生”—“患者”關系的情況下進行的,患者最終希望得到醫療服務,如果提供的僅是信息或方便,并未觸動行業“痛點”,真正痛點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專業的醫生,大眾的健康沒有專人管理,而沒有醫生的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動醫療,“不是你有一個iPhone或iPad,我就可以當你的醫生”。諸多已經在開展的借助互聯網或移動端掛號等,始終徘徊在醫療服務的外圍。
網售藥物也是移動醫療的重要一環,與有醫生參與的核心診療環節相比,藥品的云端購買、配送似乎簡單一些,尤其是網售處方藥如果開閘,市場潛力巨大。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醫藥市場的總規模是11463億,80%的銷售份額仍在醫院。要實現處方線上流轉仍有一定困難,醫院同不同意是一個方面,“所以現在很多機構只能各個擊破,目前很多‘云醫院’仍停留在概念層面,并不具備完整的醫院功能,充其量算是藥品云端配送,始終沒有介入醫療最核心的診療階段?!?
玩概念,充其量是藥品配送
尚沒有作為醫療核心的醫生參與其中,移動醫療在診療方面是否還有施展拳腳之地?專家表示,急性病未必適合移動醫療,“除非在診所數量極其豐富時,每個居民樓下恰好都有一家診所、化驗室及影像室”。但對于慢性疾病而言,O2O或許是移動醫療,或網絡醫療的可行之路?!翱梢越浺徊糠种苓叿辗胖辆€上完成,包括預約、掛號等,通過智能排序,可以避免患者集中擁向醫院并浪費大量排隊等候時間,即線上掛號、線下看病的模式?!?
“O2O模式,比如家庭醫生或社區醫生,僅針對周圍社區范圍內人口服務,醫生未必在社區坐診,患者可線上告知,醫生出診服務,醫生每次出診有不同于掛號費的固定出診費,一些非疑難重癥可以就此解決。”另外,醫生診斷后如需用藥,可借助售藥平臺實現配送。移動醫療可以結合出診制度,解決一些初步的需求。“這或許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必須明確,愿意出診的也以資質低醫生或基層醫生為主?!?
“因為眾多資本、機構目前介入移動醫療領域,資本以盈利為目的,單純為追求效益和回報反而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畢竟醫療服務本質上是一種半公益性服務,很擔心移動醫療會泡沫化?!?
線上線下無結合,移動醫療變泡沫
分流醫院處方,政策未定搶布局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購藥始終是醫療重要一環,尤其是去年5月份國家食藥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以來,網售處方藥也已成為商家爭奪重地。其中,阿里已經與全國約5萬家藥店簽訂合作,線上支付、配送,或線上支付、實體店拿藥的模式將隨著網售處方藥的松綁進一步推開。一號店、阿里健康、京東商城三大網購平臺均已獲得網絡售藥“入場券”。
未來人們網購處方藥的模式大概分兩類:一是在醫院獲得處方后拍照上傳;而打造網絡醫院或許是獲得處方的另一種模式,用戶可在網站平臺向專業醫生提問并同時獲得電子處方,進而完成購藥,實現這一過程的線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