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需要去大醫院看的病,如今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能看;在青島就能讓院士或者洋專家操刀做手術;預約就診模式讓患者少排隊……這些都是島城為提高診療水平推出的舉措。今年4月份,島城出臺行動方案:從2015年至2017年,利用三年的時間,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從而提高社會滿意度,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大醫院專家社區坐診
自從市立醫院和嶗山區麥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醫聯體”之后,家住附近的王女士不用去醫院就可以享受到專家的坐診服務。
“社區的醫療水平提高了,就會有更多的市民選擇到家門口就醫,不僅能讓患者及時方便得到診治,還可以為患者省錢。”市立醫院基層醫療管理科主任袁文清告訴記者,社區的就醫費用比三甲醫院要低,會為患者減輕醫療負擔。
王女士說,醫聯體的成立,可以緩解“看病難”的問題。“以前覺得社區沒有專家,就老想著往大醫院跑。但是醫院的人太多了,去了排隊就老半天。”王女士說,如今大醫院的專家來到社區醫院坐診,一些常年的慢性病在社區醫院看就行,而且坐診的醫生相對固定,可以建立長期的醫患關系。
記者了解到,市立醫院、青大附院、海慈醫院、市中心醫院等大醫院都和一些縣級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建立了“醫聯體”,雙方將進行診療服務、技術指導、人員培訓、雙向轉診、健康信息等醫療業務。對于市民而言,不僅免去了到大醫院看病交通擁堵、看診排隊、住院困難等煩惱,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上還能享受更加滿意的就醫體驗,縮短了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預約掛號不必再排隊
排隊掛號,人山人海,繳費來回奔波,市民在就診時是不是都受到過這些問題的困擾呢?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醫院都通過各種渠道開通了預約服務,為市民減輕負擔。
據市立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立醫院官方微信平臺設置了“預約掛號”讓市民選擇要預約的專家,如果市民不確定想要預約的科室,可以點擊“預約掛號—智能導診”來初步確定患者癥狀,進而幫患者選擇需要預約的科室。
記者了解到,目前通過電話預約、短信預約、診間預約、微信預約、現場預約以及自助預約機等手段,市民可以預約掛號不必再排隊等待了。今年,本市醫療機構推行預約診療服務,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提高預約比例。去年,“青島市醫院預約診療服務平臺”覆蓋全市三級醫院,可預約53家醫院、2320名專家醫生。到今年年底,通過市級平臺預約就診量預計同比增長50%,提供多達7種手段,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30%,復診預約率≥60%,口腔、產前檢查復診預約率≥70% ,2017年底要分別達到50% 、80%、90% 。
此外,預約診療的方式也在增加,還將利用新媒體、微平臺、手機APP系統等多種途徑。2015年住院患者分時段預約檢查比例力爭達到60% ,門診患者分時段預約就診率不低于預約就診患者的30%;至2017年底將分別達到100% 、50%。
院士工作站進駐醫院
今年,萊西小伙史佳翔(化名)在腦干旁發現一個巨大腫瘤,一家人連夜奔波千里進京求醫。中科院院士、北京天壇醫院趙繼宗教授接診、確診之后,主動將他“轉診”回到青島當地。6月2日,趙院士百忙之中親自來青主刀,為小史順利完成了這一難度極高的手術,成就本市“病有良醫”又一段佳話。
記者了解到,如今,在青島找院士看病已經不再是奢望。除了北京協和醫院的院士團隊在市中心醫院的院士工作站,還有市立醫院引進的郎景和院士工作站、趙宗金院士工作站、黎介壽院士工作站,市中心醫院的于金明院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的張運院士、海慈醫療集團的石學敏院士以及青島眼科醫院的青島“本土”院士謝立信等。
不僅有頂尖團隊進駐青島“傳藝”,還有國際“一把刀”親自來青島給病人做手術,2011年8月份,美國得克薩斯心 臟研究院(THI)院長詹姆斯·威勒森博士和無心跳人工心臟發明者之一比利·考恩博士專程來到青島,與市立醫院簽訂了合作計劃,同時參與現場會診,為病人操刀“修心臟”。
今年3月28日,青島市市立醫院舉辦“青島國際醫學論壇”,來自美國紐約大學RUSK康復醫學研究院、美國得克薩斯醫學中心衛理公會醫院、中國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雙和醫院的專家學者,和市立醫院知名專家進行交流。記者了解到,青島市國際醫療合作中心落戶市立醫院,今后將展開遠程會診和雙向轉診,建立國外知名醫學專家赴青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