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轉發了省醫改辦等八個部門上報的關于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昨日,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意見進一步明確社會資本辦醫的功能定位,要求加強規劃引導、放寬準入范圍、改善執業環境、提升服務能力、加強監督管理,創新突破,鼓勵社會資本辦醫。
臺、港、澳醫師可個人開診所或醫院
意見中提出,各地在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調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要為社會資本辦醫留出足夠空間,優先滿足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需求,明確社會資本辦醫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詳細規劃中心城市和醫療需求較大的縣(市、區)社會資本辦醫的數量、類別和分布,并形成布局圖向社會公布。取消社會資本辦醫布局選址的間距要求。
意見指出,到2020年,樹立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質量好、社會信譽高、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醫療服務品牌,基本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全省社會資本辦醫床位數力爭達到全省醫院床位數的25%左右。
同時,放寬舉辦主體要求。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養老機構、其他社會組織及個人,采取獨資、合資、合作、股份等多種方式辦醫。
鼓勵和支持境外資本在我省舉辦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優先支持臺、港、澳資本或服務提供者到我省設立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或獨資醫院,支持臺、港、澳醫師到我省短期行醫;對已取得大陸醫師資格并定居大陸的臺、港、澳醫師,參照國民待遇,可在我省開設個體診所,或以個人名義投資設立醫療機構。
放寬醫保準入、保障用地
意見還提出,社會資本舉辦5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護理院等由市、縣衛計部門審批。醫療機構設置按審批權限,直接向負責審批的衛計部門提出申請,申請人無需逐級申請,需要征求下級衛計部門意見的,由審批機關負責征詢。實行屬地管理,各級各類社會資本辦醫,統一由所在地的縣(市、區)衛計部門負責執業登記和變更登記。
同時,放寬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準入。取消醫保、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準入時限。包括社會辦醫在內的醫療機構在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同時,即可申請醫保、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醫保、新農合在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時,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在規定的時限內辦結,及時納入定點范圍。
建立財政資金扶持社會辦醫機制。省級財政對社會力量舉辦的且符合條件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立專項資金在醫療機構持續運營、重點專科建設、公共衛生等方面進行補助,具體補助標準由省財政廳研究制定。各級政府要安排社會辦醫專項補助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持引導作用,通過項目建設資金補助、一次性開辦補助、床位運營補貼等形式,支持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發展。符合規定的人才培養、人員培訓、重點專科建設等,在資金分配方面享受公立醫院同等補助政策。
此外,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供地政策前提下,市、縣人民政府要根據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將社會辦醫所需用地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為社會辦醫儲備用地。對新辦的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建設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采用劃撥方式供地,也可按協議出讓或租賃的方式取得用地。嚴禁利用社會辦醫項目圈地、占地,社會辦醫用地只能用于舉辦醫療機構,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完善對口幫扶合作機制
對于社會辦醫的人才和技術瓶頸問題,意見提出,制定醫師多點執業具體辦法,重點明確醫師多點執業的條件、注冊、執業、責任分擔等有關內容。鼓勵探索區域注冊和多點執業備案管理試點。多點執業醫師的資質不再與職稱掛鉤,允許醫務人員在不同舉辦主體的醫療機構之間有序流動,按規定進行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并在人事聘用以及連續工齡計算等方面探索建立公立和社會辦醫療機構的銜接機制。為名老中醫多點執業創造有利條件。
同時,要完善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對口幫扶合作機制。進一步落實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