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藍村中心衛生院借助醫改東風,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在硬件、軟件及內部管理等建設上,詮釋著“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的藍村內涵。
為了能讓患者更好地就近接受治療,解決患者看病東奔西跑、既費時又費錢的問題,藍村中心衛生院完成了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并配備了五分類血球,胃鏡室重建并啟用,增設五官科GEM耳鼻喉綜合治療臺及婦科陰道鏡各一臺,引進了數字胃腸機、DR先進醫療設備,增設了中醫科,實行了電子病歷、醫生工作站信息化平臺、遠程會診平臺等,極大地提高了醫院綜合服務能力,使門診量、住院病人數明顯增加,解決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維護了群眾利益。
在即墨市醫院的幫扶下,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積極培養學科帶頭人與業務骨干人員,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制定了一套符合本院發展實際的醫療規章制度,并將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隨著人才隊伍的壯大,衛生院先后開展了翼狀胬肉+角膜干細泡移植、微創取鋼板、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子宮肌瘤、卵巢良性腫瘤等手術,并開展了液基細胞學檢查及陰道鏡檢查,通過學習、使用下沉基層的優質醫療資源,計劃利用三年時間逐步接近或達到二級醫院水平,進而縮小城鄉間醫療水平的差距,形成“半小時優質醫療圈”,不但為危重病人救治贏得了時間,還進一步降低了病患家屬開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衛生院緊密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轉作風、正行風、樹新風,教育廣大醫務工作者廉潔行醫、文明用語、熱情服務,讓群眾得到文明周到的服務,明明白白消費,杜絕大處方、亂檢查、亂收費,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醫院還對出院病人進行全覆蓋式回訪,讓就診的患者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政策以來,打破了“以藥養醫”的現象,衛生院制定“雙控”措施,限定了人均費用及醫藥比,使衛生院醫藥比控制在48%左右,防止了過度醫療、大處方、亂用藥現象;醫生工作站的啟用,形成了“掛號-看病-交錢-拿藥”一條龍服務,改變了重復排隊、擁擠、雜亂的就診狀況。
隨著醫改的深入,調動職工積極性尤為關鍵,該衛生院建立了績效考核體系,并將內外科各自分為2個小組,對各組進行獨立考核,通過2組人員的競爭,大幅度提高了醫療水平、服務水平。同時還讓干得好的職工得到相應的回報,提高職工干好工作的積極性。
對基層醫療工作者而言,要想讓群眾真正地滿意,做好公共衛生服務首當其沖,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重點人群的控制、隨訪、入戶調研、義診等使農民“未病有人防,得病有人醫”,真正為群眾帶來實惠。鄉鎮衛生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鄉鎮衛生院將會得到跨越式發展,群眾的滿意度也將從“最不滿意”變為“最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