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人士眼中,私立的產子醫院被分為了兩個主要類別:外資和以莆田系為代表的民營醫院。巧合的是,在資本運作上,這兩者的代表恰恰選取了完全相左的運作方式:退市和上市。
退市擴張
“外資與莆田系定位不同,外資還是偏向中高端,莆田系以前是低端,但現在他們說要做2.0版本,通過淡化莆田系的印記來做一些高端的服務。但是品牌建立需要過程,外資雖然成本高,但是品牌形成效應的速度仍然高于莆田系,畢竟這不是餐飲,可以被簡單復制。” 上海同濟大學[微博]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對記者表示。
以和睦家為例,作為目前國內最知名的外資醫院,和睦家其實并不能僅僅被稱作是一家婦產醫院,而應當被稱作是綜合性質的私立醫院,婦產科是特長,其業務范圍除婦產以外也包括了兒科、心臟科、成人ICU等20多項醫療服務科室。
1997年,和睦家初入中國,當時在北京興建了它在中國的第一家醫院,初期投資400萬美元。
從和睦家的選址地點就可以看出它的目標群體只在高收入人群,無論是在北京的麗都商圈還是上海的西郊別墅地帶,無一不是國際人士以及高收入階層的出沒地,事實上和睦家醫院早期的服務對象幾乎都是在中國工作的使領館工作人員和外資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最開始我們的服務對象幾乎都是外籍人士,現在我們的市場策略開始改變,我們希望可以覆蓋更多的中國本土高收入人群,實際上,我們本土人士的服務比例在最近幾年已經超過了50%。” 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告訴記者。
伴隨著目標人群一起調整的,是和睦家不斷布下的棋子:繼北京和睦家之后,上海和睦家醫院于2004年開業;天津和睦家醫院于2011年底開業,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于2013年開業,今年4月份青島和睦家醫院開業,計劃2016年投入運營的廣州和睦家醫院已經開工建設。
早前,作為和睦家的控股方,上市公司美中互利一直備受資本市場投資者財務指標的壓力:一方面,醫院的投資回收周期長,而另一方面為了布局高端醫療市場,和睦家必須大力擴張投資,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利潤被巨額投入所掩蓋,財務報表短期內不是很好看。
數字最難看的2013年前9個月,美中互利的營收為 1.3億美元,虧損401萬美元,負債總額達到了8243萬美元。對于不喜歡“預期”、注重現金流的華爾街投資者來說,這絕對不是讓他們滿意的財務狀態。
當企業發展與華爾街投資者的認可發生博弈,不少美股上市公司會選擇私有化退市,以謀取更長遠的發展,美中互利也未能例外。
2014年2月18日,復星集團通過復星醫藥(23.51, -0.31, -1.30%)(600196.SH)拿下了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的控股權,買方財團除復星醫藥外,還包括國際知名私募股權基金TPG(德太投資集團)以及李碧菁的創始人團隊,交易的價值約為3.69億美元。美中互利隨后實現了私有化并從納斯達克[微博]退市,彼時,復星醫藥總裁姚方宣布:“短期將不考慮和睦家的盈利情況,重點是在北上廣、成都、青島等地多開分院,搶占市場。”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復星醫藥對和睦家的“打算”可能不僅僅是在醫院市場的布局和盈利上,產業鏈的資源整合或許才是最終目標。
“如果考慮全產業鏈,醫院對復星醫藥來說就不是賺錢的地方了,而是一個超級入口。”段濤在公開場合表示。
在他看來,對于布局全產業鏈的企業而言,醫院相當于門戶網站,流量越大越好,可以為產業鏈中的設備、耗材、醫藥完成導流。
“醫院60%~70%的收入是設備、耗材、醫藥。如果說去掉所有中間商的話,那么即使你整個醫院虧損5000萬到1億也不要緊,你的整個產業鏈還可以賺3億。單投資醫院不做全產業鏈,不做IPO是沒有辦法賺錢的。”段濤形容。
上市融資
在段濤看來,私立的婦產醫院要想盈利,無非兩條路,一條如復星醫藥通過產業鏈的布局賺“醫療服務”以外的錢,另一種,是IPO上市融資,這是多數莆田系的產子醫院選擇的道路。
如果說,外資醫院更在意北上廣的中高端人群,莆田系則把重點放在了成都、昆明這樣的新一線城市。
“與其他病就醫的情況不同,產子醫療服務它的就醫半徑會很小,因為會反復檢查去醫院的次數多以及突然臨盆需要在短時間內到達醫院。而一線城市公立醫院布點都已差不多、外資競爭得也厲害,但是二線城市好的產子醫院還會有些空白,這就給了莆田系這樣的民營產子醫院發展的空間。”段濤對記者表示。
今年7月7日,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的醫療集團和美醫療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完成了掛牌上市。作為莆田系的后起之秀,和美醫療成立僅十余年,旗下主要品牌為“和美婦兒”及“現代女子”等。招股文件顯示,以2013年集團收益計算,和美醫療在中國所有私立婦產科專科醫院集團中排名首位,市場份額約占13%,而事實上,和美醫療也是繼鳳凰醫療之后,第二只赴港上市的國內醫療股。
“中國的民營婦產醫院,莆田系應當說占據了90%以上的份額,在目前中國二線以上的城市中我還沒有看到沒有莆田人所開醫院的城市。”弘暉資本管理及創始合伙人王暉如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早前,王暉所在的鼎暉資本投資入股博生醫療,是首家投資莆田系的資本企業,其后又參與投資了新世紀(34.46, 0.85, 2.53%)、安琪兒等一系列莆田系婦產兒科醫院。
“目前投資的莆田醫院實際上我都還比較滿意,團隊、運營模式是我最看重的,往往在A輪投資完畢后他們就會再蓋兩到三家醫院擴大運營,然后進行B輪融資,一般情況下,每家醫院運營兩到三年就會開始賺錢,以我們投資的安琪兒為例,長期的目標還是上市。”王暉對記者表示。
就單個業務發展上,如果說復星醫藥看中的是和睦家對于集團縱向產業鏈的導流拓展,那么莆田系則把重點放在了橫向的服務拓展上:月子會所、康復中心、美容機構,這些成本不高但高利潤率的相關項目都被涉足。
為何備受質疑的莆田系會受到資本青睞?除了運營方式,國內缺少與之抗衡的好的投資標的成為了另一原因。
“好的標的很少,在目前國內的產科醫院中,A輪投資的規模在1億元,B輪多在3億~4億,整個的投資成本在這兩年已經上去了30%~50%,而莆田系的商業運作方式成熟,因此優質的標的自然會被考慮。”王暉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