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采寫/新京報記者 曲亭亦 封面創意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近年來,醫療旅游已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內,境外醫療旅游更成為一個時髦的概念,并被視為前途無限的朝陽產業。
但是,當你越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就越發現這里紛亂復雜,千頭萬緒,無從理起。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領域,而且跨行業,醫療旅游在生機勃勃、迅速發展的同時,無疑又面臨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比如,準入門檻低和監管缺位,直接導致承辦機構和從業人員良莠不齊;而消費者面對千差萬別的費用和艱澀的醫療目錄,更是無從判斷。
記者在對多家旅行社的采訪中了解到,他們面對市場現狀也很無奈。他們坦言,這個市場太新,很多東西都不規范、不成熟,相關行業協會還未發揮作用。一位出境旅游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目的地很多著名的醫療機構都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前來尋求合作,但在缺乏認證制度和官方機構不成熟的情況下,很難掌握資源。“有時候,我希望這個市場不要發展得太快。”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醫療旅游雖然發展很快,但更多是作為客源地,而非醫療旅游目的地。“坦白說,大部分費用在國外產生,國內企業的收入有限,因此這仍然是一個很小眾的領域。”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健康文化和旅游,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面向國際國內市場,整合當地優勢醫療資源、中醫藥等特色養生保健資源、綠色生態旅游資源,發展養生、體育和醫療健康旅游。”因此,官方與行業協會更希望發展中國本土的醫療旅游產業,打造醫療旅游目的地。
雖然市場有待培育和發展,但是面對品質參差不齊的醫療旅游機構和產品,最為茫然的是消費者。
一些相關人士已經呼吁,必須盡快將境外醫療旅游法律法規制定納入議事日程,加大行業準入審查和監管懲處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比如準入門檻,禁止低質醫療中介和旅游機構參與經營,并加強境內代理機構的監管隨訪等。
但是,境外醫療旅游,作為一個跨行業、跨地域、跨語言的領域,誰來制定游戲規則?誰又有能力來制定這個游戲規則?正如一位旅行社的負責人所說,我們渴望行業規范,但又擔心草率推出的條條框框制約了這個行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