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醫聯體是將同一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區域內三級醫院或區域醫療中心與二級及以下醫院、基層醫院組成的醫療服務模式。
通俗地說,就是讓大醫院和小醫院組成一個聯合體,方便患者基層首診,方便患者轉診,也可以讓大醫院的醫生,真正下到基層坐診。到2016年上半年,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含中醫類)至少參加一個醫聯體,基層醫療機構應全部加入醫聯體。到2017年,基本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新格局。
據悉,醫聯體成立后,將逐漸形成患者首診到基層,逐級轉診的看病就醫模式,實現“小病不出街村,大病不出市區,重病有保障”。
從指導意見來看,南京這次推出的醫聯體概念,可以采取的模式有4種,也就意味著,你家門口的大醫院和小醫院都將進入到醫聯體,以后看病的選擇也許會悄然改變。
1.點對面模式。一所三級醫院與一個區的二級醫院及下屬多個基層醫療機構,建立整合模式。也就意味著這個片區的基層醫院與某個大醫院都在同一個醫聯體內。目前,在南京建鄴區的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就已經和建鄴區內的基層醫院結成醫聯體。
2.點對點模式。一所三級醫院與一個二級醫院或基層醫療機構緊密協作,建立雙向轉診渠道。三級醫院派專家下基層醫院坐診,基層人員也可參加三級醫院的查房、培訓以及短期進修。目前石門坎衛生服務中心與八一醫院就是此模式。
3.區街村一體化管理模式。南京曾探索此模式,主要是探索區級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轉診通道。為基層患者提供優先檢查、住院等便利條件。
4.專科醫院醫聯體模式。專科醫院可以根據業務需要,以核心醫院身份與一個或多個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建立醫聯體。
看病有變化
大醫院專家下到基層
專家告訴記者,成立醫聯體后,上下醫院的溝通、合作將會更順暢。大醫院會派專家下到基層醫院,定期坐診。基層醫院首診后,對于危重疑難患者,按照程序,協助患者轉到上級醫院。大醫院和基層醫院有可能的話,還會成立聯合病房。從大醫院角度來說,可以緩解一床難求的局面,從基層來說,既合理利用上了空床位,又能讓患者就近住院。
對于康復較長的患者,還鼓勵設立家庭病床,由家庭醫生定期提供上門服務。
患者在基層看病更劃算
首診在基層,對患者來說將更劃算。比如,指導意見要求,基層醫院檢驗、影像診斷,將與二、三級醫療機構價格有合理差距。從醫保政策來說,將基層首診、逐級轉診的病人門診費用納入門診統籌報銷范圍。拉開不同級別定點醫療機構間的報銷比例差距。
實現預約轉診信息化
南京將構建全市統一的衛生信息化平臺,同時醫聯體內要建成基層機構與大醫院之間的信息互通和共享,解決患者健康信息無法共享的問題。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基層首診和到上級醫院預約診療。通過這個信息平臺,轉診病人的信息,就能實現無障礙傳輸。
專家告訴記者,一些信息化的手段,將更多出現在醫聯體內,比如,南京將努力打造以遠程會診、遠程診斷和遠程監測為內容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