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眴栴}是公立大醫院久治難愈的頑癥,然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溫醫一院”)雖然年門診量高達400多萬,日平均門診量達1.5萬,卻幾乎看不到“黃牛”的蹤跡。
據了解,溫醫一院擔負著逾兩千萬人口的醫療保健和危重疑難病救治任務,門診大廳一度人滿為患。近年來,該院實現了信息化條件下的流程再造與服務模式創新,不僅避免了患者看病排長隊,還借助信息系統設計讓黃?!盁o縫可鉆”,有效遏制和減少了“倒號”等非法行為。
一、降低“黃?!辈僮骺臻g,讓他們“無機可乘”
1、身份證實名制就診、醫保實時結算。400多萬門診患者中,身份證實名制就診人數高達83.75%,醫生看診時會核對患者身份信息,若電腦系統中顯示的照片等信息與患者實際不符,將不予看診;同時,醫保實時結算的支付模式使得患者必須持有本人的醫保卡方能享受醫保。
2、隨機發號讓“黃?!睙o法秒殺囤號。針對新興的網絡囤號的“黃?!?,“預約者取消預約后,號源不固定時間隨機放回”的措施,有效遏制了“黃?!崩镁幵煨畔⑾葘⒕€上號源秒殺囤號,找到買家后取消預約再立刻以患者真實姓名補占的行為,讓“黃?!泵坏椒盘栆幝伞o法重新找回號源。
3、診間預約降低“黃牛”搶號的空間。接診醫生會按需為患者后續的復診、會診進行診間預約,且診間預約的號源長達1個月之久,也就是說復診的患者提前一個月即可在醫生處預約到就診號。
二、“號源”真正觸手可及,每位患者都“有號可看”
1、降低群眾獲取優質資源的門檻。預約模式徹底取代傳統窗口掛號排隊模式,實現患者100%預約就醫,其中提前半天預約的預約率已達70%。在該院,預約服務形式覆蓋各層面人群的需求,主推電話預約,又有現場、網絡、微信、手機APP、支付寶、“趣醫院”等多個平臺,首診患者只要會打電話,提供姓名、性別、手機號碼即可預約,操作簡單。
2、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一是增加專家出診時間,目前每周專家門診診次比2012年將近翻了一番;二是每位專家門診期間號源全開放,且初診患者提前14天預約,從而擴大可供患者選擇的“號源池”,即便是本院職工臨時加號也不得占用公共資源,而是通過專家額外時間進行消化;三是醫院保證每一位到院患者當天能夠就診,門診醫生不夠時,診區服務站將及時與科室反饋,從病房調配醫生。
3、充分利用名醫的碎片化時間。一是對于在已有的門診時間內掛不到專家號的患者,醫院設置等待預約,把對某專家有需求的患者統一集中在一起,另外安排時間為他們看診;二是破除以半天或者整體單位時間安排診次的陳舊方法,充分利用醫生完成手術或者開會后剩余的“兩三小時”時間,預約一定量的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