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兒科醫生嚴重流失,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特別是去年以來,國內接連發生多起因為"醫荒"引發的患兒癱瘓事件。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對當前的醫改不滿意,兒科醫生流失正是公立醫院缺乏公益性的真實寫照。
"醫改沒抓住核心問題,我不滿意"
"我對當前的醫改不滿意!" 新醫改進入第七個年頭,其成效如何?鐘南山的評價毫不客氣。
鐘南山直言,醫改并沒有抓住核心問題,公立醫院沒有體現公益性。"公立醫院醫生的收入主要還是靠創收,美其名曰多勞多得,但這個'勞'不是來自醫生的勞動量和難度,而是來自他開的藥物,檢查的項目。"
鐘南山認為,公立醫院要回歸公益性,首先要解決醫務人員收入偏低的問題,政府要為醫務人員的工資"買單".
兒科醫生近年流失率達11%
"全面二孩放開了,對兒科醫生的需求更大了,可是我們的實際情況是兒科醫生流失得更嚴重了。" 鐘南山帶來一組由上海中華醫學會對全國一萬多家醫院的調查結果,兒科醫生這兩三年流失率達11%,小于35歲的兒科醫生流失率達14%.比如深圳兒童醫院,近年流失醫生30多名,護士160多名。
鐘南山認為,兒科醫生的流失反映了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缺失。兒科醫生工作量大,壓力大,可是因為開藥少,檢查的手段少,所以收入偏低。
"要留住兒科醫生,關鍵是要解決醫生的待遇問題。" 鐘南山說,解決問題的根本還是要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不能讓醫生靠賣藥掙錢",否則不僅兒科,急診和產科等創收效益不高的科室,都將面臨醫生的流失。
給治霾工作打70分
盡管這幾天北京并未現"兩會藍",重度霧霾不期而至,可是鐘南山還是給過去一年我國的治霾工作"點了贊":"可以打70分,有很大的進步。"
鐘南山說,看治霾的成績不能光看一天兩天。過去一年,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數減少了11%,長三角地區減少12%,而珠三角地區更是減少了近18%,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說明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治霾是一場'攻堅戰',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告別霧霾就有可能。"
內地不會大規模爆發寨卡疫情
新年伊始,肆虐美洲和非洲的寨卡病毒進入中國境內,目前中國內地確診8例輸入性寨卡病例。鐘南山表示,中國內地很重視寨卡病毒疫情防控,采取"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措施,應該不會像巴西那樣大規模爆發感染疫情。
鐘南山說,當前的防控應該以"外堵輸入"為主,加強疫情發生國家到粵人員的衛生檢疫,對疑似病例加大力度開展檢測排查,發現病例后,對同行人群開展醫學觀察。到了四五月份,蚊子增多,特別是廣東的伊蚊比較多,而伊蚊會傳播寨卡病毒,這個時候就要特別注重滅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