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鼓樓醫院院長韓光曙攜該院影像科等相關專家前往六合,與該區人民醫院及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醫療聯合體》、《遠程影像診斷》兩份合作協議。至目前,南京地區的"醫聯體"已逼近40家。
據介紹,推進醫聯體建設是為更好發揮三級醫院專業技術優勢及帶頭作用,強化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從而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新模式。以鼓樓醫院與六合共建的醫聯體為例,今后,鼓樓醫院將為六合區的這17家醫療機構預留門診專家號源,保障六合區域內重點患者會診需求,同時通過我市設在鼓樓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和六合區人民醫院的終端,為全區提供疑難雜癥會診服務,需要上轉的病患鼓樓醫院將及時收治,同時將需要后期康復治療的病人下轉至對方醫院。"以后像肺癌、肝癌等復雜疾病,患者不要舟車勞頓趕至鼓樓醫院,將由鼓樓醫院專家借助互聯網在線指導或在我們醫院現場進行及時處理。對于一些吃不準的影像資料,也將第一時間傳輸到鼓樓醫院影像中心。"六合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醫聯體建設的不斷推進,大醫院對基層醫院的帶動作用明顯,但也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主城很多三級醫院醫生直接到社區坐診,但在那兒一待半天,最后看的病人可能只有幾個;而有的醫聯體建設目前還停留在"一紙協議"上。
"我們不僅需要完善推動醫聯體建設的條件和政策,增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也將醞釀出臺醫聯體考核辦法,其中將有一些'硬杠杠',如,對于三級醫院而言,普通門診量必須下降,專科門診量有所上升;而對于基層醫院,90%的病人必須留下來,如果區域內的病人轉出過多,政府相關考核成績就會受影響。"該負責人說,制定這一考核辦法旨在進一步明確三級醫院、基層醫院和各級政府的責任,推動各級政府不斷完善區域內的醫療條件,真正實現"小病不出街村,大病不出市區,重病有保障"的醫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