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整合全省急救醫療資源,完善以貴州省急救中心為龍頭,市、州、縣級急救中心為主干,各級醫療機構急診科為支撐的三級院前醫療急救體系,貴州省衛計委日前下發《貴州省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指導意見(試行)》明確指出我省官方認定急救電話為120或96999,一旦出現以"130"打頭的等未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擅自使用的急救呼救性質號碼,將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移送司法部門。
嚴禁使用120和96999以外急救電話
據悉,省衛計委統一規劃設置省、市(州、區)、縣(市、特區)三級急救中心,要求全省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統一使用120急救電話,保留省緊急救援中心96999急救電話。
其他任何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嚴禁使用除120以外的急救電話號碼。
為避免重復建設,原則上"急救中心"與"省緊急救援中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與貴陽市急救中心通訊調度系統實行聯網運行。
貴州省急救中心為全省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的指揮調度中心。
急救中心名稱統一標注
該意見指出,全省三級急救體系是由81個急救中心組成。其中貴州省急救中心1個、10個市(州、區)級急救中心(貴安新區待建)和70個縣(市、特區)級急救中心。
值得強調的是,市(州、區)級或縣級(市、特區)急救中心名稱不能隨心所欲冠名,必須統一標注,例如"***市(州、區)急救中心"或者"**縣(市、特區)急救中心"等。
各地所屬轄區內的日常急救任務由當地急救中心統一指揮調度,開展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當發生突發重大事件時,必須在省衛計委統一部署指揮下,由省急救中心統一指揮調度所有急救網絡的急救車輛。
急救車送病人入院"就近就急"
120作為統一的院前醫療急救電話號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者拖延受理呼叫服務。急救中心的呼叫電話錄音、電子派車記錄和救護車的音視頻監控資料至少保存兩年。
所派的急救車應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并結合傷病員或其親屬、監護人意愿的原則,及時、安全、有效地將患者轉運至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如果是行政區域或責任片區交界地帶出現院前醫療急救任務,《意見》指出將由首次接聽呼叫電話的急救中心負責調派或協調臨近的救護車輛開展院前急救工作。
針對急救車收費問題,明確出車、出診、搶救、治療等費用,應當按照物價主管部門核定的項目和標準收取,收費標準向社會公示,不得因費用問題拒絕或者延誤救治患者。
對流浪乞討患者,不得拒絕推諉
無論是乞丐還是流浪者,當他需要急救治療時,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推諉。
對接收的流浪乞討患者,要及時救治,并通知公安機關和救助管理機構。不具備救治能力的,必須將患者送往其他具備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這由急救中心統一調度。
130打頭電話開展院前急救服務,將給予嚴罰
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擅自使用120院前醫療急救呼救號碼或者其他帶有醫療急救呼救性質號碼開展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例如打擦邊球的以130打頭的電話號碼,就在整頓范圍。
還有,未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使用急救中心名稱開展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的,將由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通報批評、警告、情節嚴重的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或移送司法部門,并向社會公示。另外,醫療機構使用的非急救車輛不得噴涂急救中心急救標識,不得非法安裝警報器、標志燈具。相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院前醫療急救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人身損害或者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急救人員因過錯造成患者損害依照醫療事故處理
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的醫務人員在開展急救服務過程中,因過錯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依照醫療事故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當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處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依法、依規給予處分:
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使用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從事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急救網絡醫院不服從急救中心指揮調度,違反院前首診負責制,拖延、拒絕或者推諉救治患者,或未按照規定對患者進行轉送;
醫療機構未經批準擅自使用救護車開展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院前醫療急救機構未按規定登記、保存和上報院前醫療急救信息和資料;
違反其他相關規定。
■ 延伸閱讀
81個急救中心
省級急救中心(1個):貴州省急救中心。
市(州、區)級急救中心(10個):貴陽市急救中心、遵義市急救中心、六盤水市急救中心、安順市急救中心、畢節市急救中心、銅仁市急救中心、黔東南州急救中心、黔南州急救中心、黔西南州急救中心、貴安新區急救中心(待建)。
縣(市、特區)級急救中心(70個),其中貴陽市有4個:清鎮市急救中心、息烽縣急救中心、開陽縣急救中心、修文縣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