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河南公立醫院來說,按編制"人頭"多少核定財政撥款的日子將徹底改變。率先感受到這一變化的,是近日領到了2016度政府財政撥款的18家省屬醫院。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3家醫院收到的財政撥款出現了"負增長",而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其他15家醫院財政補助額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有增有減的背后,是一套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經費撥款新機制。原來按編制數撥款的"人頭費"變成了醫院基本醫療服務補助資金,各醫院提供的服務數量和服務質量等綜合考核結果將決定資金的分配。其中,醫院基本醫療服務數量包括年度門急診量和住院總床日數,服務質量系數則根據急危重癥患者占比、出院患者平均醫藥費用、患者滿意度等14項指標考核確定。
"按編制撥付經費,等于是干好干壞一個樣,缺乏激勵機制。"河南省財政廳負責人說,財政補助額與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和承擔任務工作量、質量沒有直接關系,那么醫院就沒有積極性,經費的導向作用就不明顯。
在河南省財政部門看來,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強經費的"指揮棒"作用,引導醫院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使公立醫院逐步回歸公益性,更好地保障服務和改善民生。
除了缺乏激勵性外,以往按"人頭"計算的財政撥款模式,也容易造成撥款脫離醫院實際情況等問題。在河南,省屬醫院編制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核定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河南18所省屬醫院實有總人數超編242.5%.而此次改革將使醫院告別編制的束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以財政撥款增長最多的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為例,由于近年來發展迅速,該院現有職工總數、門診及住院量、醫療收入都較原來大幅增加。這次改革后,與原核撥方式相比,該院2016年核定撥款增長62%,其中按服務量因素核定該院撥款增長53%;同時,經過考核,該院獲得了1.15的較高質量系數,按此因素核定撥款增長9%.
河南省腫瘤醫院總會計師韓斌斌表示:從"按人頭"到"按服務數量和質量"的核撥方式轉變,使得省屬醫院告別了過去那種吃"大鍋飯"的歷史。
也有醫務人員擔憂,醫院脫離編制后,政府的財政撥款是否會降低?新的考核指標是否真的比"編制數"靠譜?
記者了解到,雖然3家醫院的撥款出現"負增長",但財政對18家省屬公立醫院基本醫療服務補助總體比上年增長27.4%.據了解,今后,河南省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強化對各醫療機構的考核評價工作,逐步完善質量指標體系,并適時引入第三方參與考核,確保考核結果客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