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的核心業務是診斷和治療,醫生是移動醫療最重要的資產。2015年共獲得10億元人民幣級別融資的廣東本土電商七樂康近日最新宣布,正式啟動旗下平臺大白云診的"百萬醫生計劃",擬投入過億元用于百萬醫生引入、打造醫生個人品牌。未來,中國每2位醫生中就有1位加入七樂康--大白云診平臺。
慢性病為主,對即時性要求不高
據悉,大白云診此次招募針對全國的有幾年行醫經驗的二甲、三甲醫院醫師級以上的醫生,覆蓋大部分科室,尤其以慢性病為主。合作方式是既有全職的也有兼職的,滿足七樂康--大白云診患者健康咨詢、慢病管理、合理用藥等需求。七樂康CEO姜海東透露,目前,七樂康--大白云診主要服務對象是慢性病患者,對醫生回復即時性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即便是兼職醫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回復患者完全沒問題。
數據顯示,國內醫生數量約250萬,目前移動醫療APP就有接近3000多個,七樂康如何實現其百萬醫生計劃。姜海東表示,將七步走完戰略部署,包括聯動全國戰略合作伙伴,啟動一切可以啟動的資源;與連鎖機構合作,將檢驗結果反饋給醫生讓醫生做更準確的判斷;增加專業醫師、藥師客服團隊跟進后續服務等等。
為了吸引醫生進駐,七樂康還為入駐平臺的醫生提供了保障。據悉,大白云診設定有嚴格的醫生認證體系;完善的醫生星級評價體系提高醫生服務質量;與線下醫療機構合作,提高醫生管理水平;對接藥監局藥品監管系統實時上傳數據;醫生如遇醫療糾紛,設置完善的地面服務團隊跟進解決。更重要的是,計劃為醫生購買醫責保險,為醫生提供保障。
移動醫療發力點在遠程醫療突破
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評價其模式解決了復診的難題,解決了看病等待耗時長的難題,解決了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他認為互聯網醫院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醫藥業內人士莊一強認為,目前國內大部分線上醫療模式還多處于移動醫療1.0版的上半場,業內企業仍多處于網上預約、掛號、電子查詢、支付等環節,多在非核心診療服務范疇打轉,"我們看到的還是建平臺、掛號居多。就如同'大眾點評'不能稱之為移動餐飲一樣,目前的服務最多算是借助移動技術手段為患者就診帶來便利,提高的是醫療周邊環節的效率。當然,這些服務也是需要的,但這不是移動醫療的內涵,而是將移動醫療泛化。醫療的核心業務是診斷和治療,就醫流程是醫療的周邊業務。"
莊一強認為,遠程醫療的突破或許是移動醫療未來可能的發力點。現有遠程醫療系統限于醫療機構之間的會診等,因為面診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未來不排除移動醫療在這個領域的借力,隨著技術手段的提升,如果可以實現遠程操控,那也就意味著遠程手術的實現--"借助智能手術機器人,大專家或許可以通過遠程操作實現遠程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