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晚9時55分,CCTV-2的《對話》欄目播出一期題為《來自一線的醫改報告》的節目,請來一支來自溫州的“團隊”,介紹醫療改革的“溫州解法”——“團隊”成員有:溫州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程錦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陳肖鳴,溫州市人民醫院院長趙翚,市衛計委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耀平等。
在這長達50分鐘的節目里,關于家門口的小醫院怎樣才能靠譜;家庭醫生制度如何才能落實;看病難、看病貴、黃牛黨等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一系列百姓關注的話題一一被拋了出來,而這支來自溫州“醫改團隊”則從各個角度闡述著解決辦法。
溫州醫改到底有何獨特之處,從而引起了央視的注意?3日,記者采訪了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程錦國。
“溫州醫改”為何引發央視“對話”?
4月上旬的某一天,市衛計委宣傳處工作人員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央視《對話》欄目組,慕名來采訪溫州的醫改工作。沒過幾天,這個欄目組隊伍突然“殺”到溫州,先是在附一醫體驗了一把自助掛號、自助收費流程,又跑到永嘉縣橋下鎮衛生院,扛著攝像頭記錄醫生怎樣給病人進行轉診……逗留了幾天之后,他們向程錦國等發出邀請,請他們在4月25日“做客”央視,參加節目錄制。5月1日晚,節目正式播出。
節目中,陳肖鳴先是介紹了附一醫摸索出來對付看病難、看病貴的方法:把掛號長隊“消化”在大廳29臺自助掛號機上;把排長隊的繳費流程“消化”在醫生電腦旁的“POS機”上;所有剛取消的號源在“回收”之后以隨機的方式放出,搞得“黃牛黨”無從下手……接著,程錦國又介紹了溫州的“雙向轉診”(即分級診療)經驗,包括:全市大小294家醫院的醫院診療數據全部共享;大、小醫院分別“抱團”成為醫聯體;進行家庭醫生簽約制……
現場討論非常熱烈。
記者:溫州的醫改到底是哪些突出經驗,突然引起了央視的注意?
程錦國:老百姓看病的問題,一直引發社會的討論和探索。溫州政府、醫院層面,都做了很多嘗試,如今效果明顯,引起《對話》欄目的注意。
比如,年門診量高達400萬的附一醫卻實現了門診、掛號零排隊。而溫州的“雙向轉診”經驗更是全國領先。
我們從2014年底開始“雙向轉診”的試點。去年,全市基層診療人次達3679.8萬,基層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約達52.35%,較2009年提升近30%。這個52.35%的數據意味著——溫州每100名患者,就有近53人選擇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
醫改的目的,就是要引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讓大醫院不再人滿為患,小醫院不再空空如也。從這個數據上看,溫州已有初步成效。
如今,溫州52.35%的基層診療人次比例已超出全省4個百分點,同時處于全國領先。
醫改專家的“九字難題”引起深思
節目中播放了一段內容:永嘉縣橋下鎮的一位葉老伯生病了,來到橋下鎮衛生院看病。醫生把他的市民卡一刷,他之前在附一醫、附二醫所有的門診記錄,全都出現在屏幕上。然后,醫生發現他下一步的診療衛生院做不了,得去市級醫院,馬上就替葉老伯約好了4月15日在市人民醫院的診療。這一系列轉診步驟引發了現場觀眾“點贊”。
程錦國介紹經驗,因為溫州開啟了“診療信息共享”,294家醫院的診療數據互通有無,社區醫生才得以了解葉老伯之前的病情。同時,目前全市117家鄉鎮衛生院、3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上級醫院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系,有的甚至是分院形式,全市建立了29個縣級醫聯體,覆蓋了117家鄉鎮衛生院,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和醫學人才已有效下沉到基層。橋下鎮與市人民醫院剛好屬于一個醫聯體之中,醫生才順利替葉老伯掛上市人民醫院的號。這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讓百姓們放心大膽地在鄉鎮衛生院看病。
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國務院國家醫改專家咨詢會委員劉國恩卻甩出一個難題:“病人往上轉診容易。如何往下轉診?”他說,這里面有考驗醫改的“九字難題”:如何讓大醫院醫生“下得來、留得住、用得上”。這讓程錦國印象頗深。
記者:這九個字為何讓您印象極深,您想到的是什么?
程錦國:其實,面對這“九字難題”,溫州經驗其實已相對成熟。針對“下得來”,我們醫生職稱晉升前,必須要有3個月基層衛生院從業經驗;每年要求副高職稱醫師的30%下基層多點執業。為了“留得住”,采用“縣管鄉用”的辦法給社區醫生提供工作通道;我們還要求社區醫生與轄區居民進行簽約,讓醫生“用得上”。但我們還有個很大的弱點,就是社區醫生的人才供給不足。
醫改“溫州模式”可全國復制
節目錄制現場,一位專家提問,溫州的醫改方式能否在全國復制?劉國恩給出評價,他認為醫改的“溫州模式”的一切做法都是值得借鑒的,可在全國推廣。劉國恩還說,經過調查,溫州的地市一級共享模式的“診療信息共享”還是全國首家創建成功的。
記者:您認同劉國恩的這個評價嗎?
程錦國:認同。首先,我們對醫改與信息化的財政投入并不算高,其他中等城市其實可以承擔。其次,我們醫改所解決的方法,經過我們實踐探索,不難解決,且已有初步成效。還有一點,我們地市統一平臺的“診療信息共享”居然是全國首創,這一點讓我們都很意外,很欣喜。
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努力,也希望各界人士提出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