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2.26億兒童,每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科醫師,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而安徽省這一比例更低,每千名兒童只有0.35名兒科醫生。因此,安徽省開創了兒科常見病分級診療模式。”6月30日上午,《安徽省兒科常見病分級診療指南》解讀培訓班在合肥舉辦,培訓班上,省兒科專業質控中心主任、省兒童醫院院長、黨委書記、省兒童醫療聯合體管委會主任金玉蓮就《指南》作詳細解讀。
每千名兒童只有0.35名兒科醫生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記者從會上獲悉,當前,安徽省兒童醫療資源“三少”,即床位少、醫生少、專科醫院少。兒科醫護人員普遍年輕化,經驗不足,高精尖技術人才缺乏,科研實力弱,接受上級兒童專科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學習、實踐機會有限。市縣級醫院兒科救治能力較弱,基層兒科救治水平不高,對危重患兒急診急救經驗不足。兒科發展形勢不容樂觀,政府投入不足、重視不足、兒科醫生來源不足。兒童急救轉運體系亟待加強,基層兒童醫療急救網絡體系尚未完善。
據金玉蓮介紹,目前,我國有2.26億兒童,每千名兒童僅有0.53名兒科醫師,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而安徽省這一比例更低,每千名兒童只有0.35名兒科醫生。因此,安徽省開創了兒科常見病分級診療模式。
大醫院一號難求,小醫院門可羅雀,看病難題怎么破?
“分級診療是當前醫改的重要內容,扎實有序推進安徽省兒科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利于轉變安徽省兒科醫療服務發展模式,優化安徽省兒科醫療資源配置,降低醫療費用支出“。據省衛計委主任于德志介紹,分級診療也是兒科醫療服務精細化的必由之路。
開全國先河,明確雙向轉診條件
據悉,結合安徽省兒科醫療資源現狀及各地醫療水平差異,從疾病定義、疾病輕重程度、手術分級、收治患兒醫院的設施及儀器設備、醫療技術、人員診療技術資質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撰寫。
其中,對小兒內科的新生兒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以及外科的骨科、眼科等22大類疾病近百個病種,根據各種病癥、病情輕重程度,作了分級指導。兒科醫師在診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急、危重癥及疑難雜癥患兒,或治療過程中出現病情加重情況,具有明顯臨床癥狀但不能明確診斷的患兒,應對患兒進行初步處理后及時轉診至具備條件的上級醫院。患兒明確診斷、經治療病情好轉后,可轉回下級醫院進行康復治療。
“安徽省兒科分級診療,開全國先河”。金玉蓮告訴記者,《指南》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危重疑難疾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明確規定一、二、三級醫院收治范圍及雙向轉診條件,還就兒科疾病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給予警示。這一指南的出臺并實施,對于合理配置安徽省兒科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提高兒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