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布 這地衛生院人員工資增長40%
加入日期:2021/3/10 9:14:52 查看人數: 1776 作者:admin
近日,國家衛健委召開全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重點討論和交流了各地在基層衛生健康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意見。
其中,陜西省《漢陰縣健全機制激發活力全面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一文入選全國基層衛生健康典型案例。
鄉鎮衛生院績效改革,醫護人員工資增長40%以上
案例顯示,漢陰縣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兩個允許”,建立鎮衛生院“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激勵機制,機構收支結余的70%用于績效分配,醫護人員工資較改革前平均增長40%以上,工資水平與縣級醫院基本持平;
長期以來,鄉鎮衛生院實行收支兩條線,工資低水平大鍋飯的現象比較普遍,甚至相對于一些業績突出的村衛生室,衛生院醫護人員的收入水平要低不少。
因此,向上提拔進縣級醫院或者自己下海開診所,成了很多衛生院醫生的出路。一些衛生院甚至成為了年輕醫生走過場的地方,造成“鐵打的衛生院流水的醫生”的局面。
想要打破這種局面,衛生院績效制度必須改革。如今國家大力推廣的“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激勵機制,就是讓衛生院的績效機制向縣醫院看齊,讓衛生院醫生嘗到績效改革的甜頭,提升積極性,讓每個醫務人員都變得更有活力,更有干勁。
村醫按照衛生院職工標準核定工資
鄉村醫生按照鎮衛生院職工核定工資標準,按月考核發放,保障偏遠村、小村鄉村醫生工資收入不低于3萬元/年,為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統一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縣財政按照每人2000元/年標準進行補助,增強醫務人員內生動力。
鄉村醫生的問題主要集中于編制和保障。雖然在編制上各地政策開放度不一,但很多地方已經以合同制方式來加強村醫的保障,與鄉鎮衛生院簽訂勞動合同后,可以享受四險以及醫責險,養老的后顧之憂也解決了。
鎮村兩級實行“五統一”和“三制度”
鎮村兩級實行行政、業務、人員、藥械、財務的“五統一”;建立工資發放、績效考核、養老保險的“三制度”。
界定鄉村醫生服務年齡為60周歲以內,通過“嚴進退、強保障”,鄉村醫生平均年齡由48.5歲下降到41.8歲,具有(全科)助理醫師以上職稱人員占比達52.4%,平均工資由2.6萬元/年增長到4.8萬元/年,鄉村醫生隊伍更趨年輕化、專業化,崗位吸引力得到有效增強。
基層醫療隊伍的人才結構、年齡結構亟待優化,同一化程度低,并且存在擁有較高醫師資格的醫師收入與普通基層醫師收入相差無幾的現象。只有加快結構優化,嚴格人員管理,才能激發這支隊伍的活力。
在這種改革之下,鄉鎮衛生院不再是大鍋飯,村衛生室也不再是個體戶,而是在醫共體下的分支機構,在牽頭醫院的領導下,上下協同、步調一致地工作。
作為基層中流砥柱的鄉鎮衛生院,其發展黃金時代也正在來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提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
在未來,中心衛生院與社區醫院將成為基層診療的兩大抓手,帶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繼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