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醫療救援、道路救援等服務的外資巨頭進入中國市場,10年前,如果說這個市場的特征是從無到有,那么10年后的今天,這個市場的特點則是,救援企業要思考提供什么個性化的服務給B客戶或者C客戶。安聯全球救援目前與中國72個城市的400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
不久前,一架從葡萄牙里斯本飛北京的航班,徐徐降落在首都機場T2航站樓外的停機坪上。待飛機停穩后,工作人員從貨艙中起運出一件特殊的“物品”——一具遺體。
死者生前是安聯保險公司的客戶,名叫劉強,正值38歲壯年,2013年7月10日在葡萄牙參加滑翔戶外運動比賽時,不知何故偏離組委會設定路線,于當天在當地時間下午4點左右被發現身故。在劉強生前投保的合同中,含有境外救援的服務項目。由于劉強是穆斯林,有特殊的殯葬習俗,家屬要求轉運完整的遺體回國。
事故發生后,安聯全球救援集團葡萄牙團隊周密安排了遺體存放和運輸、尸體防腐、封棺、遺體美容、家屬告別儀式、訂機票以及葡方海關的檢驗檢疫等事宜,前后歷時14天,才將遺體順利運回北京。
隨著國際交流、赴外旅行的增多,海外救援也正逐漸被中國消費者了解和接受。
與保險合作日益緊密
通常來說,個人客戶不與提供海外救援服務的公司直接發生業務關系。由于目前眾多海外救援公司大多采用B2B的商業模式,普通消費者獲取救援服務一般有以下幾種渠道:一是購買保險公司的相關產品;二是成為銀行信用卡金卡級別以上的客戶;三是成為通訊運營商的VIP客戶;四是成為航空公司的常旅客或者金卡客戶;五是成為知名汽車供應商的客戶等。
國際經驗表明,保險是與救援行業聯系最為緊密的行業。安聯救援管理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市場管理總監郝丹彤說,近10年來,中資保險公司為了向客戶提供多種增值服務,越來越多與救援公司展開合作。如中國平安、中銀保險、中華保險、大地保險和大眾保險等公司都是安聯全球救援的客戶。
事實上,很多保險公司不止選擇一家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如太平洋保險的合作方中,既有安聯全球救援,也有國際SOS。同樣,華泰保險在選擇了安聯全球救援的同時,也共享其國際戰略合作伙伴ACE保險集團在理賠救援服務網絡,接受國際救援公司AA救援服務。
“我們將全球救援服務附加到保單中。這個保單可以是健康險、壽險、旅游險、意外險、汽車險、航空險,甚至可以是家財險。”郝丹彤說。
安聯救援管理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全國醫療救援經理陳潔告訴記者,救援公司向保險公司提供服務的方式相對靈活,可以是單獨提供單純國際救援服務,也可以與保險公司共同設計產品,將救援服務直接寫到保險合同保障之中。同樣,收費方式也很靈活,有的按事故例數收費,有的則按年費標準收取。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與其他方式相比,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獲得救援服務成本相對較低。與到歐美旅游動輒數萬元的消費相比,一份境外旅游險的價格十分令人心動。以某保險公司“助游全球境外旅行保險計劃”為例,一個11—14天的保障計劃,僅需365元即可擁有包含30萬元的海外意外身故、30萬元的海外緊急住院醫療、40萬元的醫療轉運和送返、每日住院現金補助以及未成年子女送返等20余項保障。
深耕國內救援市場
救援產業是以緊急救援為核心業務、相關信息互動、交通手段、技術裝備、法律事務、物資保障、人力資源和生產儲備等形成業務鏈的企業群體及其商業化活動。
由于通用航空產業落后和資本市場不成熟等因素,在業務綜合性強、技術性高、管理難度大的救援行業中,中資企業涉足較晚。一份市場調研結果也顯示,在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非事故道路救援方面,安盛援助、安聯全球救援、優普救援、曼福救援等全球性救援機構的市場份額超過八成。而在與保險公司合作開展境外旅行援助方面,安盛援助、國際SOS、安聯全球救援則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
安聯全球救援2003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郝丹彤分享了10年來他所感受到的市場變化:2003年前后,中國進入WTO組織,當時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因此很多提供醫療救援、道路救援等服務的外資巨頭進入中國市場。“10年前,如果說這個市場的特征是從無到有,那么10年后的今天,這個市場的特點則是,救援企業要思考提供什么個性化的服務給B客戶或者C客戶。”
近幾年,一批中資救援公司涌現,在外資巨頭主導的市場里尋求發展機遇。尤其是國內大多數經營車險的財產保險公司,大多為高端客戶提供道路救援服務,因此一批專業道路救援公司應時而生。
“這個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市場主體之間也遠沒到要互相爭搶業務去擴大市場份額的地步。”郝丹彤說,安聯救援在中國市場每年保持10%的增長率,這個市場非常大,大家在各自領域里發揮專長、拓展客戶、豐富服務種類。目前很難看出存在壓制性競爭格局,市場主體的機會都很多。
健康服務是趨勢
除了為中國本土消費者提供海外救援服務外,國際救援集團還為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提供醫療救援等多種服務。
“在中國,目前我們與72個城市的400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我們集團有一個全球醫院評估項目,專門從總部或其他地區派遣醫療專家飛往世界各地對當地醫院進行評估。今年已在沈陽和天津做了評估,10月比利時分公司醫療專家將評估重慶、成都和拉薩的醫院。”陳潔說,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的醫療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評估的對象是二、三線城市的醫療機構。
從全球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救援機構能夠提供健康咨詢服務。而中國市場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出現了類似趨勢。“我們現在不僅經營最原始、最傳統的業務,隨著民眾健康意識逐漸增強,我們將提供越來越多的體檢、心理治療、健康管理等服務。”郝丹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