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10日公告稱,同意全資子公司上海醫誠出資不超過69300萬元,受讓禪城醫院60%的股權。實際上,作為同拴在醫藥這一根產業鏈上的“兩只螞蚱”,藥企收購醫院的股權已經不是新鮮事。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近期上市藥企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動作并不少見,涉足投資醫療機構的醫藥上市公司不下10家。
外資都可以在上海自貿區設立醫院了,國內的各路資本還坐得住嗎?
10余家藥企投資醫院
復星醫藥10日公告稱,同意全資子公司上海醫誠出資不超過69300萬元,受讓禪城醫院60%的股權。根據公告,本次轉讓完成后,禪城醫院有望成為復星集團在廣東省的區域醫療中心和華南地區未來綜合性醫療集團的母體,并成為集團其他成員醫院提升醫療管理、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水平的培訓基地。這顯示,復星醫藥“其志不小”。
實際上,作為同拴在醫藥這一根產業鏈上的“兩只螞蚱”,藥企收購醫院的股權已經不是新鮮事。最早的要數金陵藥業,2003年以7012.60萬元從宿遷衛生局手中收購了宿遷市人民醫院70%股權,去年又從鼓樓醫院手中以1.23億元買走了儀征醫院 68.33%股權。
以金陵藥業為開端,近幾年制藥企業加大了在醫院市場“跑馬圈地”的步伐。例如,康美藥業投資建設的普寧市康美醫院、雙鷺藥業控股的新鄉市中心醫院、開元投資旗下的西安高新醫院、益佰制藥控股的灌南縣人民醫院、誠志股份控股的丹東市第一醫院、獨一味收購四川資陽健順王體檢醫院等等。
除此之外,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近期上市藥企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動作并不少見,涉足投資醫療機構的醫藥上市公司不下10家,包括馬應龍、廣藥集團等藥企目前均擁有不同份額的醫院資產。
同時,還有不少藥企也有進入的打算。例如,今年4月初,西南合成便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北大國際醫院集團擬轉讓其持有的西南合成不超過7000萬股,所得資金用于拓展醫療服務產業、醫院資產戰略收購。
拼搶渠道和市場資源
藥企為何如此青睞醫院?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國內藥品銷售市場上,醫院占據了80%的份額,對制藥企業而言,醫院這一渠道顯然關系著其命脈。而藥企現在面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藥品價格漲不上去的雙重壓力,急于尋找新的利潤來源。
上市藥企相繼投資醫院的另一因素在于后者每年30%左右的利潤率,這對上市公司而言,無疑頗具誘惑力。此外,由于醫院給藥企的回款周期為半年或者一年,大多數制藥企業均存在醫院回款慢現金流不充裕的問題。藥企自己經營醫院,這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中國的醫藥上市公司介入醫院的方式主要為新建、并購以及托管,新建的多數為各類??漆t院。這類專科醫院通常集中在體檢、眼科、口腔、婦產、整形等技術、設備門檻較低的領域,客戶人群定位相對高端。比如準備上市的慈銘體檢和已經上市的愛爾眼科。
當然,藥企和醫院的結姻也與雙方的企業性質有關,國有的藥企偏向于收購公立醫院,且多數為縣級醫院,而私營企業由于受到各種限制,對公立幾乎不能染指,因此傾向于去設立民營醫院,但是目前綜合性的民營醫院還是比較少的,這和行業門檻也有關系。
從技術操作層面看,綜合性醫院前期準備投入時間長、額度大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南京明基醫院于2003年6月27日衛生部批準立項,一直到2008年5月12日才正式營業,前期準備投入耗時5年之久,在正式營業后至今還未盈利,而一個私立??漆t院連鎖點的回報周期一般是1-3年。
不管怎么樣,值得欣喜的是,從2004年衛生部出臺相關鼓勵政策至今,政策層面對于引導民營資本進入醫院領域一直是較為積極的,預計未來有實力的制藥企業或者其他資本進入醫院的案例會越來越多。此外,公立醫院改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這也為制藥企業的介入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