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療義診團隊日前赴中國吉林省輝南縣義診服務的情況時表示,他們希望中國進一步加大對醫療事業的投入,開放民間醫療,民間辦醫院能服務更多民眾,義診團領隊、洛杉磯嘉惠爾醫院心臟科醫師葉國新表示,醫護人員的收入問題也應當得到重視,民間辦醫院既能服務更多民眾,也可以讓民間醫院賺錢,
美國醫療義診團隊日前在介紹2013年赴中國吉林省輝南縣義診服務的情況時表示,中國的醫療條件已有較大改善,但看病難、吃藥貴和住院難的老問題仍然突出,對于大眾健康知識的普及亟需加強,他們希望中國進一步加大對醫療事業的投入,開放民間醫療。
義診團領隊、洛杉磯嘉惠爾醫院(Garfield)心臟科醫師葉國新介紹,美國醫生赴中國義診已有幾十年歷史,但像嘉惠爾醫院的華裔醫護人員自發自費堅持十幾年去中國義診,在美國并不多見。嘉惠爾醫院副院長蔣效東介紹,醫療義工團隊主要由嘉惠爾醫院的醫療人員組成,并有來自加州及外州的義工共同參與。自2001年開始,每年至少兩次國外義診活動。服務地區多為邊遠困苦地區。這個團曾多次前往中國新強、青海、西藏、貴州、四川、云南和山東等地,也遠至秘魯、智利、尼泊爾、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和柬埔寨等國服務。義診的醫護人員都是利用假期并自費參加,醫院方面在排假期等方面給予支持。
葉國新表示,義診中,除了進行醫療服務外,通過與當地醫護人員交流,也了解了中國醫療系統的一些情況。十幾年的義診經驗讓他感到,中國醫療資源較少,客觀是因為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另一方面是因為醫院為政府所有,限制私人醫院發展。現在中國已經鼓勵民間辦醫院、開放辦醫院。他說,民間辦醫院既能服務更多民眾,也可以讓民間醫院賺錢;另外,中國現在有錢了,應該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增加醫療資源上,未來中國醫療資源緊缺的問題會得到緩解。
葉國新表示,中國醫療體系還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中國大城市,醫療水平不會輸給美國很多,但鄉鎮還是比較差,整個國家的醫療水平不均勻。他說,十幾年前,他就知道中國民眾抱怨看病難、吃藥貴和住院難;現在,中國的醫療設施和水平已有很大提高,甚至邊遠及貧困地區的農民也有了醫療保險,但他現在去義診,仍然還會聽到這樣的抱怨。他也提到,醫護人員的收入問題也應當得到重視,目前中國醫護人員的正常收入不高,一些人只好用其他辦法增加收入,這樣做,對病患不公平。
中國應對民眾保健知識的普及有緊迫感,是義診團隊人員的共同感受。義診團隊成員、嘉惠爾醫院外科醫師曲中健說,乳癌在美國發病率很低,因為包括乳癌在內預防癌癥的科普活動在美國非常普及。但是在中國,乳癌發生率很高,他認為,這與普及教育有關。
復健科護士蘇曉堅表示,在義診中她發現,很多病人都不知道除了吃藥之外,如何在飲食上注意避免疾病的知識,比如一些高血壓患者只知道吃藥,但不知道高血壓要避免吃過咸的食物。
嘉惠爾醫院護理長李明媚表示,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是中國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這與中國食物中過多油膩和過咸有關,另外,各省市地方病的情況普遍,也與缺少健保普及教育有關。她舉例說,去年去青海玉樹義診的時候,發現當地民眾的膽囊問題很嚴重,這與當地食用牦牛油等食物有關;在貴州一些地方,民眾的牙齒都不好看,因為當地水質中含氟量過高,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義診團成員還表示,中美兩國醫療體系的不同,也會造成在服務患者層面的差異。李明媚表示,中美兩國護士的作用不同,這或許導致醫療服務質量的不同。中國護士按照醫生的指令做事,中國的住院部是24小時都有醫生值班;護士只有一個功能性的工作;美國的住院部是醫生巡診完了就走了,病人有什么問題,主要是靠護士處理。美國護士強調整體性護理,不僅對病人病況護理,也要照顧病人的心理需要。
多次隨葉醫生去中國義診的心臟科治療師劉艾如說,目前中國醫療健保體系與美國的Medicare有類似的地方,就是醫生開出處方藥只是一定數量,長期服用需要到藥房買藥,但在有些地方,中國民眾到藥房買藥,要搭配營養品和保健品,這就增加了患者負擔。她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政府的醫療衛生部門做起。
當然,中國醫療系統的進步也很明顯。嘉惠爾醫院呼吸治療師李旭華說,中國部分地區70歲以上老人看病免掛號費,也為急癥患者提供了救治的便利,比如,接受患者24小時的電話,免費送醫。而在洛杉磯地區,由于醫療保險的原因,一些華人發生急癥時,不敢打急救電話911,因為一定醫療保險的條件下,叫急救車的費用非常高,也需要付醫院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