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政策春風中,民營醫院正加快發展。本周末召開的2014中國社會辦醫投融資合作論壇發布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民營院數量已經達到11514家,占全國總醫院數的46%,接近半壁江山。上證報記者從衛計委相關人士處獲悉,下半年將出臺2015-2020年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和國企醫院改制試點兩大政策,其中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并鼓勵社會辦醫是重中之重。
7月5日,中國社會辦醫投融資合作論壇上,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宣布,近年來民營醫院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長。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策紅利,今年全年對民營醫院來說都有望處于政策蜜月期。
據民營協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促進社會辦醫的政策相繼出臺,在規劃準入、醫保、稅收方面給予非營利性醫院予以平等待遇,取消非公立服務項目的定價限制。各類隱形的“玻璃門”伴隨各地試點被逐步消除,醫生等核心資源也隨著多點執業政策文件的完善,逐步向社會開放。社會辦醫的環境漸趨陽光化,為民營醫療機構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機遇。
在市場機遇面前,上市公司成為這輪社會辦醫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活躍群體。其中,愛爾眼科等專科民營醫院,以相對的輕資產擴張發展,管理模式相對成熟,業績穩定;中藥企業恒康醫療在醫療服務布局方面速度迅速,在獲取醫療服務資源方面領先于市場,未來有望分享醫療服務大發展的紅利;金陵藥業等公司在今明兩年則處于快速擴張期。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未來民營醫院將成為攪動醫療服務的“鯰魚”,最終促進公立醫院變革。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民營醫院整體仍處于規模小、盈利能力較差的起步階段。據鼎暉投資的相關人士透露,其投資的專科連鎖醫院要實現盈虧平衡至少3年時間,腦科、心血管科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