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每家大型公立醫院幾乎都是人滿為患,一號難求,原因是大家看病都涌向公立醫院。從社會發展方向看,我們需要發展民營醫院為公立醫院分流病人,共同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那么,民營醫院能堪重任嗎?就現狀來看,很多人都會存疑。民營醫院似乎原罪頗多,這樣的醫院,能夠切實提升公眾的醫療福利嗎?
1、亂局
民營醫院占全市半壁江山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消費者
提起在珠海市一家民營醫院看病的經歷,市民陳小姐就一肚子氣。陳小姐已經退休的父親參加了所屬單位組織的體檢,可體檢過后的一段時間,陳小姐發現父親總是精神不振,郁悶煩躁。最后了解到,負責體檢的民營醫院直接打電話給父親,說血液檢查一項指標偏高,懷疑是癌癥。
陳小姐父親已經70多歲,自然有些承受不住。她一面氣憤醫院直接告知老人病情,一面也不敢怠慢,陸續到珠海市多家醫院進行復診。“結果讓我哭笑不得,多家醫院告訴我民營醫院所懷疑的指標有時身體上火也會偏高,和癌癥根本不靠邊。”
陳小姐表示,先不說診療水平低下,就是直接告知老人病情也是讓人不能理解的?!巴ㄟ^這件事,以后我們再也不敢沾民營醫院了。”
其實, 民營醫院數量目前占全市醫院數量已經接近半壁江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陳耀平談道,目前全市有642個醫療機構,民營占300多個。
然而,即使占了半壁江山,民營醫院的市場份額卻不容樂觀?!皬牟∪说拈T診量和住院量來看,民營醫院診療量只有26%,床位數占23%?!标愐街赋觯@樣的市場份額分配比例說明,民營醫院盡管數量增加得很快,但是整個市場份額結構的變化影響卻非常小,公立醫院一統天下的局面并沒有發生較大改變。
問題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長期以來,民營醫院緣何很難擺脫在老百姓心中的江湖游醫、醫療技術、水平都差的印象?
受限于先天不足、人才缺乏、資金短缺等問題,民營醫院在與公立醫院競爭時輸在了“起跑線”上。
“同樣的服務項目,如果民營醫院比公立醫院的價格高,根本不會有競爭優勢。與公立醫院價格相同,民營醫院的收入難以維持正常經營。于是,部分民營醫院在經營中過度檢查、過度醫療、重復收費、小病大治、無病也治等行為越來越多,傷了消費者的心?!?nbsp;珠海市民營醫療機構協會會長彭永生說。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彭永生說,目前民營醫院人力成本高居不下,個別民營醫院就放棄原則,對前來就醫的患者收取一些額外費用,例如一個自然產,醫生就會勸說增加無痛分娩等系列額外項目,最終的后果是患者覺得上當了,花了很多冤枉錢,而民營醫院的信譽也一落千丈。
而醫院信譽不好、實力不強,就難以吸引人才,客源遠遠低于公立醫院的情況下,生存的命脈只能高度依賴醫療廣告,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虛假廣告問題,導致行業危機。巨大的生存壓力又催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守法經營的民營醫院舉步維艱,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要想活下來,必須加劇從患者身上“下刀”。
珠海市博雅醫院院長董金梅表示,現在民營醫院面臨多重競爭也是導致業界混亂的原因之一,民營之間、民營與公立之間競爭不斷,“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個好一點的專家,企業間就會相互‘挖墻腳’,使人才引進的成本不斷抬升,有些專家工資遠遠超出了行業的最高水平?!贝送?,一些民營醫院為了多增加收入,小病大治,結果得不償失,換來的是公眾對民營醫院的不信任。
其實,很多民營醫院都希冀堅持規范經營,有個好的行業發展環境,金灣的源春林醫院總經理張亞隆談道,該醫院開業5年來,投訴只有3個?!斑@個比例非常低,現在門診量逐步上升?!?br />
規模小、運行資本小,人才缺乏,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沒有形成特色,公信力不足,這些問題昭示著珠海市民營醫院的發展前路漫漫。“由于醫療機構市場信譽度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民營醫療機構需要很長時間來樹立自己的品牌,逐步贏得患者的信任?!标愐秸f。
2、困局 人才扼住規模前路
“創辦一家民營醫院,或者去民營醫院工作,對于我們來說真的很需要勇氣?!庇浾叽饲霸佑|過的一位離開公立醫院,投入民營醫療領域的業內人士指出,“民營醫院”四個字就像戴在頭上的標簽,讓人感覺身份、地位一下子降了下來,由主角變成了配角。
人才是醫療服務業的根本,同樣也是解決民營醫院公信力,提升服務能力的根本。
“ 一個醫生除了看病醫治之外,還要搞學術研究,學術研究是需要學術平臺的?,F在我們來看大部分公立醫院才提供這樣的學術平臺,民營醫院學術平臺相對比較薄弱甚至沒有,這樣使民營醫院發展受比較大的限制。”彭永生無奈地講道,幾乎很少有人愿意冒風險“下?!鞭k醫,具體到每個人會涉及到職稱的晉升、科研教學問題、身份轉變問題等。
董金梅也一直深受“人才”困擾,她吐槽,民營醫院往往被隔絕于主流的醫療科研、職稱認定體系之外,一旦醫生跳槽到民營醫院,就很難拿到科研課題,拿不到課題,就不能發論文,也就不能晉升職稱。所以,盡管目前不少民營醫院開出了公立醫院兩三倍的工資,也很難挖到公立醫院的醫生。
“牽一發才能動全局,我們缺的就是人才這個關鍵點,導致全局的困步難行?!迸碛郎f。
目前,民營醫療機構人才流失率高,對于渴望發展的年輕醫護人員而言,公立大醫院仍然是他們的首選,加之職稱晉升等等困難,造成了民營醫療機構很難培育自己的人才,只能通過引進外來人員維持發展。
外來人員集中在聘請老醫生,招收新畢業生,導致民營醫院從人才市場中僅能獲得這兩個極端的人才資源,而醫院最急需的中間年齡段骨干力量非常缺乏,“兩頭重,中間輕”,迫使民營醫院的人才梯隊呈現出不健康的啞鈴型。
人力資源是醫療服務行業的最大成本。“醫生在我國有兩個政府管制的條件,一個是執業資格,一個是執業場所。目前,多數醫生仍是單點執業,不能自由流動,這是制約民營醫院發展的制度性障礙?!睆垇喡∵€有一個身份是珠海市人大代表,他多次在兩會為民營醫院發展鼓與呼,很多好醫生不愿意“裸跳”到民營醫院,還是希望“套著游泳圈下海”。這也就形成了近年來常見的好醫生到民營醫院“周末飛刀”、多點執業的現象。衛生主管部門也逐漸從反對,轉而希望將之規范化。
彭永生坦言,民營醫院醫療隊伍的建設,單靠“挖人”是不具備持續性的,必須注重醫務人員的學習和培訓,建立民營醫院人才供給的長效機制。此外,對于投資者來說,一定要有思想準備,建設人才梯隊并非一日之功。這是一個長遠的投資,回報時間會比較長,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如果抱著來分最后一個蛋糕,想來賺快錢,想要高回報,可能會有所失望。
張亞隆還提到,雖然目前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和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院在人才配置、醫療器械購置、醫療報銷環節、醫療保險等方面仍然處于“弱勢”。 這些瓶頸促使民營醫院長期處于邊緣地位,很難融入百姓認可的醫療體系,與公立醫院比翼雙飛更是奢求。
3、破局
善用機遇謀發展
2013年7月,市政府出臺《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民營醫療機構人才培養、強化全行業統一管理、加強對民營醫療機構的運行監管(建立健全準入、退出機制等)等多項具體措施,并逐步落到實處。
陳耀平表示, 中央、省、市各級政府在社會辦醫的大的方向下出臺了很多實質性的、能夠幫助到民營醫院發展的政策紅利。正在進行的新醫改已經主動將社會資本辦醫、民營醫療機構納入頂層設計中,從法律地位和市場地位上給予民營醫院更加公平的待遇,目前公立醫院改制、政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打破公立醫院壟斷,這些重大政策導向使民營醫療機構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
“民營醫院要想發展好,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經營理念,有一些民營資本進來對辦民營醫院是抱著一種趨利、短視、賺快錢的心態。如果一切以賺錢為目的,必然會劍走偏鋒。”他透露,今年該局將針對民營醫療機構建立一個退出機制,量化分級考核,并根據相關指標在考核期內進行星級評定。醫療市場競爭激烈,如果政府不能讓劣質醫療資源退出市場,其管理者會為生存“掙扎”,降低職業標準和道德標準,從而危及市民健康。
目前,在民營醫院發展的困局中,對于人才的渴望,很多民營醫院最終落在“醫生多點執業”上。完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即打通公立醫院執業醫師到民營醫療機構執業的通道。
一方面是公立醫院機械的管理體制,導致醫生不能人盡其才;另一方面,卻是民營醫院被隔絕于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體系之外。如果通過改革,公立醫院醫生能多點執業,正大光明向民營醫院流動,帶動民營醫院的醫生團隊建設,那么民營醫院就有望打破灰色經營。
在此方面,珠海中山醫院在努力探索著途徑,院長彭永生透露,該醫院已與珠海市某公立三甲醫院廣泛接觸,希望積極推進“醫聯體”合作模式,如果此新模式建立后,公立醫院相關科室專家可分批進駐民營醫療機構,定期坐診。目前,該醫院停業裝修,按照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8月中旬開業后總床位有326張。
彭永生表示,希望通過加強專科建設、品牌建設、提升服務、攜手公立醫院等,夯實醫院持續發展的誠信之基,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打出一副“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