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您預約產檢的時間為9月14日上午10:00……若需變動時間,請致電醫院。”近日,準媽媽岳曉倩又收到了海南現代婦嬰醫院的預約診療短信提示。通過預約服務,她不需要排隊等候產檢或者檢查,“我很喜歡這種溫馨細致的服務,所以并沒有扎堆到公立醫院。”她說。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民營醫院贏得患者信任。截至目前,全省民營醫院已有30多家。雖然發展勢頭強勁,但是土地、人才、政策等因素制約著社會資本辦醫。日前,為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省衛計委向社會征集“社會資本辦醫不合理規定”相關意見。
公立民營診療人數9:1
社會資本辦醫分食難
據省民營醫院協會會長車道闖介紹,我省民營醫院發展時間不算長。1992年后,由于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專科醫院才陸續發展起來。2003年,國家出臺文件,支持促進民營醫院更快更好地發展,我省民營醫院自此迎來發展高潮。
據統計,2013年前8個月,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達46.4億,同比增幅僅7.8%;其中民營醫院接診1.7億人次,同比勁增15.8%。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民營醫院接診率不足4%,但正以兩倍于公立醫院的增速增加。
另外一組數據則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前10個月,全國公立醫院總診療人次和住院人數與民營醫院相比均為9:1。就我省而言,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李岳堅表示,非公立醫院床位僅占全省床位10%左右,就診人數仍徘徊在1位數的百分比上。
這一差距耐人尋味。患者更愿意到公立醫院特別是知名、老牌公立醫院就醫。因為公立醫院聚集眾多名醫,擁有成熟經驗和先進設備等等。在這些方面,非公立醫療機構明顯處于下風。
居無定所 人才緊缺
多因素制約社會資本辦醫
“服務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這是海口府城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崔立軍經常被問的問題。2009年,崔立軍投資建起了這個衛生服務站,成為海口市又一個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崔立軍目前面臨一個更嚴峻的問題——無房可租可能導致關門歇業。衛生服務站2009年的建站面積180平方米,后因海口市對服務站標準提高,2012年底搬到現在的板橋路,面積500平方米。去年年底,房東突然要求他年后搬走。“我們設站都是有劃片區域的。如果在這片區域租不到房,我就只能關門了。”崔立軍無奈地說。
目前,我省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84家,其中社會力量辦105家。海口市現有的98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社會辦占85.7%。其中社會辦醫基本都面臨著居無定所的困境。
說起醫院發展歷程,海南現代婦嬰醫院總經理李日成感覺辛酸。“至今我們仍是租房辦醫,這讓醫院在硬件投入上存在顧慮。”李日成說,醫院亟待發展,土地成了擺在眼前最大的問題。“我們用商業用地的高價在海口買了一塊地,要建一所規模更大的三甲級醫院。高額的成本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
“無編制、待遇低、沒前途”等問題,也成了社會資本辦醫招人才、留人才邁不過去的門檻。
崔立軍的服務站已經走了五六名護士,其中一半是在站里積累了工作經驗后流入到大醫院。據了解,我省有些社區服務站1年最多能流失10余名護士。
業內人士指出,人才和市場需求一直是制約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重要因素。“允許醫師多點執業”和“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將有利于民營醫院引入優質的醫生資源、吸引患者就診,提升民營醫院在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力。
但是目前,我省醫師自愿受聘在兩家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僅為129人。而且這129人中從三級醫院到二級醫院執業的較多,往社會資本辦醫的少得可憐。
向公立醫院挖人才、自己掏經費培養人才、聘用公立醫院退休醫生……目前,社會資本辦醫機構只能靠自己的辦法來解決人才問題。
擬修改現有管理辦法
為社會資本辦醫松綁
細心的市民稍加留心可以發現,許多電視臺節目中充斥民營醫院投放的廣告。而相比之下,公立醫院幾乎從來不打電視廣告。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和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的“公立”兩字就是最好的廣告。
近年來,關于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陸續登臺。“推動民營醫院的發展,讓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形成良性競爭的態勢,形成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平等競爭的環境,針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欠債”必須補上。”李岳堅說。
“有了政策引導,我們可以寄期望于政策的支持,在辦院場所、人才待遇、專家保障等方面向公立醫院靠攏,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機制,打破一家獨大的局面,由競爭來促進整個海南醫療環境提升和發展。相信民營醫院會交出一份令政府、病患滿意的答卷。”李日成表示。
海南省衛計委主任韓英偉稱,目前,文昌、三亞、海口已有幾家大型綜合實力強的民營綜合醫院正在籌備中,“徹底放開民營醫院發展束縛,形成跟公立醫院競爭的局面,老百姓將是最終的受益主體。”
據了解,省衛計委向社會征集“社會資本辦醫不合理規定”的相關意見后,將修改現行的社會資本辦醫管理辦法,從政策上助力民營醫療機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