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機構體系的組成部分。隨著民營醫療的逐步發展,市場的逐步擴大,民營醫院在心外、眼科、泌尿外科、醫學美容、特需服務等方面逐步展現出明顯優勢。然而圍繞這些優勢,媒體此前也多次接到了群眾提出的關于民營醫療就醫的一些疑惑與問題,局部反映出了民營醫療發展中依然存在的問題,那么民營醫療究竟該如何健康發展?
政策支持民營醫院發展
近年來我國政策逐步傾向于民營醫療。2014年1月9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要求獨資醫院審批權下放到省級。2014年3月發改委、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出的《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所有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由非公立醫療機構按照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合理制定。
《關于做好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鼓勵具有資質的人員開辦私人診所,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特色醫療機構;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時,優先考慮由社會資本舉辦。“十二五”期間社會資本辦醫發展速度將超越公立醫院的發展速度。我國民營醫院的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
民營醫療所存在的相關問題
在這些政策支持之下,民營醫療的過度發展與局部濫發展也引來了不少就醫群眾的質疑與排斥:濫宣傳、看病貴、療效差。
譬如此前群眾曾多次反映的成都博大、歐亞、曙光等“男科”醫院違法違規標識與廣告的問題,針對這類問題,其相關職能部門也多次揮刀,卻始終斬不斷違規“男科”滋生的藤蔓。那么這些錯誤為何得不到有效制止?
再看宜賓新時代婦產醫院“亂診”、天價治療費事件,與近日才發生的成都仁品耳鼻喉醫院價貴療效差的問題。民營醫療竟然放言:我們民營的都是自主定價!試問:難道自主定價就可以不顧患者的療效?
為何有這么好的發展環境,民營醫療卻仍舊顯露出這些局部問題?民營醫療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發展?
芮軍:民營醫療發展要做到質優價廉
針對與這些問題,本網與在公立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多年的主任醫師、醫療組長、瀘州醫科大學成都臨床醫學院副教授芮軍作了深刻交流與探討。
芮軍講到:目前,我國醫療技術和醫療水平的發展非常迅猛,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大中城市的病員,得到的醫療服務和醫療資源是非常先進,非常全面的。比如我所從事的胸外科專業,在成都地區,胸外科的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和人均胸外科開放床位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與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水平差距不大或略有優勢。國內外能做的胸外科手術,能治療的胸外科疾病,成都地區都能完成。所以,目前我國醫療技術,醫療水平的發展是良好的。當然,醫療技術和醫療水平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在基層,在老、少、邊、窮地區醫療發展還比較落后,缺醫少藥的情況仍然存在。
當下,民營醫院最大的優勢是和市場經濟掛鉤,用市場化的手段,可以最大的降低醫療成本,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同時,又能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和優質的醫療技術,從而收取高額的費用,以滿足國內高端病員的需求。但民營醫院最大的短板是沒有掌握先進醫療技術的醫生,那么哪里有這樣的醫生?公立醫院。有人說那就到公立醫院去聘請優秀的醫生不就完了。可是,真正優秀的醫生很多并不愿意到民營醫院,為什么?錢少?非也。不可靠?是的。民營醫院開的薪酬是可觀的。但民營醫院最大的問題是不可靠,把醫生當成是賺錢的工具。殊不知醫生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培養的。王永慶開辦臺灣長庚醫院時的態度是大不了把投入的數億錢財賠光,而現在長庚醫院系不但沒有賠光,每年還要賺數億。我認為民營醫院現在應該走正道,也就是用自己的成本優勢給老百姓一個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而不是與個體診所比爛。同時用自己的服務優勢為少數有錢人提供中高端的醫療。
而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我認為看病困難是因為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為什么老百姓看病非要到大醫院,非要去擁擠的大醫院。這有幾個方面的問題:1)說明老百姓對自己的健康是重視的,雖然對大醫院的醫生也不一定有好感。2)老百姓對基層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是不認可的,因此,他們不去小醫院。因此我認為搞醫學需要按醫學科學的規律辦事,需要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科學決策。醫學又是一門經驗科學,醫生的培養和成長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同時醫學又是需要不斷的更新和修正的。民營醫院的老板明白了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案也就不難了。那么“看病貴”又是什么一個狀況?現在老百姓所謂的“看病貴”是家里有人得了(大)病,到醫院就會花去一家全部(或大部分)的積蓄。就是一下回到“解放前”.關鍵是老百姓是怎么回到“解放前”的。這個過程有什么問題?一方面老百姓為了不使自己回到“解放前”作準備了嗎?買保險了嗎?而不是只知道存錢。生病后就大罵醫生“白眼狼”.你見過有醫生進過福布斯排行榜的嗎?當然這其中也不乏部分民營醫院所存在的過度用藥、過度醫療以及不負責任的診斷。
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都擔負著救死扶傷的責任與宗旨,其本質上就是經濟體制的不同。而民營醫院不想做大做強,不想做品牌,不想培養自己的醫生,只想著趕快賺錢,趕快盈利。在公立醫院去挖人,但是,過幾年就又把他炒魷魚,試問你若是醫生你還會去民營醫院嗎?那么民營醫院應該怎么做?應該發揮成本可控,努力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從單一病種開始,做一個老百姓信任的質優價廉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