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網售懸而未決,醫生自由執業推進艱難,但這并不妨礙互聯網醫療群雄并起。近日,奇虎360宣布將與國藥集團合資成立醫藥電商公司;運作一年的支付寶“未來醫院”秀出業績;與莆田系民營醫院鬧出矛盾的百度也在各地方與政府、醫院不斷合作;垂直醫療領域的創業者更是層出不窮——他們在醫藥電商、大數據、醫療O2O和醫療硬件等領域瘋狂出擊。
見者有份
360公司與國藥集團下屬國藥國華宣布,兩家公司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享各自優勢資源,共同出資成立一家電商公司,為用戶提供低價、便捷、放心的一站式醫藥網購服務。
360不是第一個提出醫藥電商計劃的巨頭,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就在一個月前,阿里宣布對旗下醫療健康資源整合,其售藥業務天貓醫藥館整合進上市子公司阿里健康。而阿里健康正是由一年前收購的中信21世紀改名而來,彼時手握第一張互聯網網上售藥試點牌照和獨一無二的醫藥監管碼體系。
上市公司在手,但這并非阿里互聯網醫療布局的全部,近段時間,支付寶不斷秀出業績,其“未來醫院”計劃號稱是“中國醫療智能化發展的一個縮影”,運作一年,全國超過200家醫院加入“未來醫院”,平均每兩天左右就有一家醫院加入“未來醫院”,21個省份、直轄市,41個城市的用戶可以享受移動醫療服務。
秀肌肉的不只是支付寶,模式類似的微信也在今年初宣布其“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已經介入100家醫院的醫療全流程,更有超過1200家醫院能夠實現微信掛號。
實際上,自去年5月《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業界都在期盼《意見稿》的正式落地,一等就是一年,至今仍無明確時間表。但這并不妨礙阿里、360這樣的巨頭密集布局該領域。
這里面有其他利好消息的推動:新醫改方興未艾,“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電商“國八條”也著重提出了推動醫藥電子商務的發展。這三大利好政策無疑給互聯網醫療的搶跑節奏吃了定心丸。一位長期跟蹤行業的觀察人士指出,巨頭型互聯網公司幾乎沒有不涉及互聯網醫療的:京東與上海醫藥達成醫藥O2O合作,小米也入股了醫療健康智能硬件公司九安醫療。
玩法不同
互聯網醫療人人眼熱,但玩法不同,360方面透露,與國藥集團的合作將從藥品的流通端入手,切實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與之相比,BAT采用了更激進的生態布局策略,在醫療健康的各個領域出擊。
以騰訊為例,除了微信“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還投資了丁香園和掛號網,前者是比較專業的醫務專業人員社區,偏重于醫生自由執業和診療業務,比較可行的實踐方案則是線上線下診療結合。丁香園CEO張進近日披露,丁香園第一家實體診所最遲將于今年9月在杭州開業。隨后丁香園將在杭州、北京、上海等多個一線城市開設診所。
“丁香園并不會僅僅局限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同樣也是我們的目標。因為京滬這樣的一線城市,醫療資源包括好的醫生和大的醫院本來就比較集中,而二三線城市的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標準都相對要差一些,當地人的醫療需求非常旺盛,這對于丁香園來說是更大的機會。”張進說。
百度則在密謀地方醫院信息化,該公司近日與貴陽市政府、朗瑪信息合作成立醫院集團,形成以“市(三甲)+縣(二甲)+鄉鎮、社區+村、居”的多層次醫療服務結構體系;打造市民的健康顧問,逐步推進網絡問診平臺建設;整合醫療資源,建立分層次的網絡醫療服務能力體系,提升貴陽市醫療服務水平;開展線上品牌推廣活動,打造面向全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醫院高端品牌。
相對來說,投資醫療智能硬件的小米模式更直白,其投資的iHealth智能血壓儀已經銷售了大半年。
“總的來說,互聯網公司對醫療健康的滲透仍然在摸著石頭過河,因為各個維度的政策都沒有完全明晰,又不能不提前布局”,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療機構負責人認為,以前認為是互聯網公司搶醫院、藥房的生意,但現在看來合作的意圖更明顯。
騰訊投資執行董事穆亦飛近日在第五屆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并購大會上首度開腔向外界傳遞騰訊所理解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他說:“互聯網不會顛覆醫療,騰訊只是修路者。醫生永遠是醫療服務的核心。”
前路漫漫
盡管互聯網醫療巨頭林立且新入者眾多,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持保守態度。“正如穆亦飛所言,醫生和醫院仍然是醫療健康行業的核心,所以處方藥網售和在線診療必須與專業醫療機構合作,對癥下藥‘對癥’至關重要”,科通芯城市場副總裁、智能硬件創新社區“硬蛋”負責人劉宏蛟指出,相比而言,醫療健康領域的智能硬件反而是最容易涉足的地方,諸如血壓儀、心率脈搏監測等健康管理型軟件和硬件比較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小米手環就是極好的案例。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丁香園或者春雨醫生之所以開設線下診所,也是因為傳統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轉型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但丁香園的布局也極具風險,一則是資質審核問題;二則是就醫習慣問題。“悖論在于,一線城市人群的互聯網認知程度高但傳統就醫條件也相對較好,二三線城市人群傳統醫療條件差卻未必認同互聯網醫療理念。”在該人士看來,目前的互聯網醫療仍集中在信息化效率層面,比如微信掛號、支付寶結款,還無法改變醫療專業資源分配問題,“這有點像12306售票系統,很多人享受了購票便利,但本質上還是一票難求”。
“破局的重點就是醫生自由執業,就好比教育行業,以前好老師都在學校,但現在活躍在新東方、100教育、網易云課堂這樣的互聯網平臺上。”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之后的難點在于醫療設備問題,畢竟教育行業不太需要太多設備,“小病在家看,大病去醫院,中介都是互聯網平臺,這或許是最理想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