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模式或將加劇看病難
加入日期:2015/7/1 15:11:16 查看人數: 959 作者:admin
新的模式總是在舊模式的基礎上產生的,在無重大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改變的前提下,任何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模式,都是源于對舊模式的深度適配和強化。現在構建于中國現行醫療體制基礎上的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與其說是對原有醫療體制的顛覆和改進,不如說是強化了原有的醫療邏輯,最終或許會積重難返,成為被真正革命性的創新所顛覆的一方。
現在的互聯網醫療體系,主要是從掛號、支付和診后隨訪的角度來為醫院服務,本質上是在滿足醫療服務方的擴張需求。而在線下,民眾普遍感覺醫生不愿或沒時間和患者多說幾句話;而線上,各大互聯網醫療公司都宣稱擁有海量的“雷鋒式”醫生,其中的邏輯必然不是“讓醫生利用碎片時間”那么簡單,缺乏對中國醫療體系和醫生群體的深刻理解,對很多醫療創業公司是一個挑戰。
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醫院仍將掌控最主要的醫療資源和醫生資源,也依然是病人看病的首選,就醫環境的改善從何談起?對那些發展并不好的大醫院和二級以下的醫院以及基層醫療來說,他們對將互聯網醫療作為其擴張的工具還是非常有興趣,但用戶對他們的需求卻不大。在這種錯配的醫療體系下,看病難問題很難通過互聯網醫療來解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醫療可能會加劇看病難的問題,因為隨著互聯網醫療的介入,待解而沽的大醫院又多了一個擴張的渠道。
在支付方無力對服務方作出制約的現狀下,作為控費工具的互聯網醫療很難發展,也很難成為獨立的制約服務的力量。這種淪為醫療服務方擴張工具的尷尬角色,是與互聯網醫療本身的控費定位背道而馳的,因此也注定是不可能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