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雖然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公立醫院依然人滿為患,大部分民營醫院雖然服務態度好,但卻依然“遇冷”。
探訪:大部分民營醫院門可羅雀
近日,記者走訪咸寧市各大醫院發現,市區公立醫院患者非常多,掛號、檢查、取藥都排了長長的隊伍,一些專家號門前更是人山人海,醫院住院部內,有的病房根本就沒有了空位,有的患者只能在走廊湊,即使是這樣,每天前來的患者,仍然是絡繹不絕。這里的醫生和護士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工作強度太大了,有點吃不消。
而與之相比的是,大部分民營醫院門診大廳和住院部則顯得過于冷清,有的民營醫院甚至出現一天僅接診幾類病人的尷尬局面。
在咸寧火車站旁某民營醫院,記者看到,該醫院的科室齊全,完全能夠滿足普通病患的需要,醫生和護士對人態度也很熱情,但醫院大部分診室里只有醫生,并無患者,就連住院部里許多床位都空著。整個一樓門診大廳,記者只看到了一名患者在拿藥。在咸寧長安大道旁一家醫院,記者同樣看到,前來就診的患者寥寥無幾,整個大廳里只看到導醫咨詢處有兩名醫護人員站著,沒有一個患者。
癥結:或與百姓信賴度有關
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數十位市民。多數市民表示,目前民營醫院從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等“硬件”的醫療資源上,還遠遠遜于公立醫院。而且民營醫院的規模都非常小,有的民營醫院甚至不如公立醫院一個科室的規模大。特別是近年來,個別民營醫院出現種種“劣跡”,如收費不明朗、夸大病情等,讓人難以對其產生信任感。采訪中,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有的民營醫院如咸寧譜愛醫院,雖然服務態度好、醫生醫德高尚,但缺乏“名醫”及專科局限性,也是患者舍近求遠的原因之一。
記者發現,出現公立大醫院爆滿、民營醫院冷清這兩種極端現象,與消費者的就醫觀念、社會輿論導向以及醫院本身都有直接關系。
“我們這邊來就診的多是周邊市縣的患者。”咸寧譜愛醫院的張姓工作人員稱,雖然院方非常注重對患者服務,經常出臺系列為患者減免醫藥費措施,在該院就診的患者部分醫療費甚至遠遠低于公立醫院和社區醫院。但前往醫院就診本地的患者還是相對較少,即使有本地患者,也多是來打針的。他分析,目前社區醫院迅速崛起,讓社區居民小病不出門就可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而大病患者多奔著公立大醫院的“名醫”及精良的醫療設備而去,成為民營醫院在市區內遇冷的主因。此外,個別民營醫院重利缺信,人員素質差,甚至出現騙醫現象,導致百姓對民營醫院產生信任危機,聞“民”色變,也是民營醫院在咸寧市醫療市場遇冷的主因之一。
對策:和公立醫院納入同樣的監管范圍
“我們也能收到一些對于民營醫院的投訴,民營醫院目前確實魚龍混雜。”記者在市區衛計部門采訪時,一些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他們表示,目前來說,民營醫院現狀確實不容樂觀。雖然部分民營專科醫院的口碑和效益還不錯,但口碑不好、衛生技術人員缺乏、誠信度有待提高、技術力量不夠雄厚的民營醫院也有不少,直接影響到百姓對民營醫院的信賴度,這些都是絆住民營醫院的發展的基本原因。
一位衛生人士指出,目前國家從政策上是鼓勵民營醫院發展的,但仍有場地問題、人才問題、行業自律問題三大“繩索”捆綁住了民營醫院發展的手腳。一批缺信重利的民營醫院將遭到民眾遺棄甚至淘汰。要改變民營醫院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就應該把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納入同樣的監管范圍,制定同樣的監管標準。對規范誠信的民營醫院進行重點扶持、重點培育,或許可改變民營醫院遇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