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認為“未來能超越信息產業的重點產業”是健康產業;新晉亞洲首富馬云也說過,下一個能超越他的人,一定在健康產業。市場嗅覺靈敏的紹興人,開始爭享這塊潛力巨大的產業蛋糕。而在民資熱情高漲進入時,卻發現壓力不小。
由于醫護專業人員不足,民營醫院一個個關鍵崗位虛位以待,對于不少參與社會辦醫的民營企業家來說,可謂是求賢若渴。
最近,紹興一家民營醫院更是加大了“吆喝”力度,以高薪在市區一些公立醫院挖中意的醫護人員。對此,市區一家公立醫院辦公室主任也表示,年初以來,確實三天兩頭有民營醫院工作人員來醫院約人、挖人。
出價30萬元,經常是挖不到人
蔣麗(系化名)今年37歲,是市區一家公立醫院的護理部工作人員,中級職稱,在醫護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0多個年頭了。
上周四下午,一中年男子悄悄來到辦公室,向她拋出了“繡球”:年薪25萬元,到紹興一家民營醫院去工作。隨后這名男子還專門拿出了一張名片,希望改天能取得回應。“25萬元的年薪,是目前工作單位收入的2倍多,說句實在話確實很讓人動心。”蔣麗說,在一番利弊考慮之后,她還是拒絕了對方的邀請。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另一家大型醫院學科帶頭人張醫生也收到了一家民營醫院的邀約,而為了表達誠意,該民營醫院的負責人悉數到場。
“只要您能過來,一切條件都可以商量,總之一句話,收入肯定會比現在高出幾倍。”這家民營醫院的負責人在見面時這樣表示。“最近對方三天兩頭會給自己來電。”張醫生說,到底最后會不會選擇走出去,他還在考慮之中。
“剛剛在前幾天,柯橋也有一家民營醫院給我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也開出了價格單:年薪30萬元,請她去做該院的護理部負責人。”市區一家公立醫院辦公室一名負責人說,年初以來,三天兩頭有民營醫院工作人員來醫院約人、挖人。
17日上午,記者通過網絡點開了袍江一家大型民營醫院的網頁,該醫院招聘的崗位數量眾多,并且對人才的渴求非常強烈。“只要您有意加盟我們醫院,條件我們可以當面談。”一負責人如是說。
無奈之策,挖人可縮短發展周期
具有熟練身手的醫護人員難找,高水平的拔尖人才更是難求。
“最近,我們確實向不少公立醫院的一些拔尖人才、技術骨干發出了邀請函,有些已經得到了熱情回應。”一位民營醫院負責人說,要想讓醫院日后在市民心目中迅速樹立口碑,一個好醫生、好護理人員都是“活招牌”。
高薪聘請一位人才的代價顯然要比自主培養人才所需要的成本小得多,而且從公立醫院挖到中高級別的人才,就能在短時間內帶活一個科室,甚至是帶旺一個醫院,大大縮短醫院的發展周期,所以高薪挖人成了民營醫院的第一選擇。一些民營醫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會有更多的民營醫院要開業,所以到公立醫院挖人會更加頻繁。
為了讓自己的挖人更有實效性,個別民營醫院甚至還讓專人或是專業團隊逐一對接人才,游說學科帶頭人或是技術骨干加盟團隊。
事實上,這些民營醫院的付出也有了不小的成效。近日,市區又有3名技術人才初步達成了“公轉私”意向。
當然,在從一些公立醫院積極挖人的同時,不少民營醫院也不忘自行培養人才。“大部分醫護人員要靠民營醫院自己來培養,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民營醫院現階段的發展。”也有一些民營醫院如此介紹。
助力民營醫院,扶持政策不斷
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如同一座“圍城”,吸引著優秀醫生“進城”的同時,“城里”的醫生又不敢輕易邁出;而另一方面,民營醫院發展的主要瓶頸,就是好的醫生、好的護理人員十分缺乏。
“沒有勇氣,畢竟是跨出了事業單位,進入了企業。”一些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年,盡管在公立醫院工作壓力不斷加大,但是社會保障水平的巨大差異,讓他們無法下決心走出公立醫院。
“醫護人才的有序流動也是一種趨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處一負責人說,當民營醫院不斷走紅市場,“公轉私”的醫護人員會與日俱增。
“未來5年之內,不少公立醫院也存在著缺人的現象,但為了助力民營醫院在紹興的快速發展,我們一直在給予大力支持。”17日下午,市衛計委政治處陶處長說,對于絕大醫護人員來說,如果民營醫院有這方面的需求,而其本人也希望過去,管理部門多會采取支持的態度。
而在去年,鼓勵和規范衛生技術人員在公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之間有序流動,市政府專門出臺了一個文件,政策規定,公辦醫療機構正式在編的衛生技術人員應聘到民辦醫療機構工作后,不僅可以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險,還可以按有關規定重新聘用為公辦醫療機構正式在編人員。
與此同時,政府還支持醫師依法開展多點執業,對于一些有能力、有水平的醫護人員,可以利用休息日或是空閑時間到民營醫院開展業務,以應對民營醫院人才短缺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