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醫改規劃的收官之年。晉城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和市場機制作用,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上下聯動,內外聯動,區域聯動,確保全面完成“十二五”醫改規劃目標。
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今年,晉城市在所有縣(市、區)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降低虛高藥價。對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總體上群眾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降低藥品、耗材、大型設備檢查等價格,提高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在分配中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重點向臨床和公共衛生一線、業務骨干、關鍵崗位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合理拉開收入差距。
健全全民醫保體系
201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城鎮居民個人繳費達到人均不低于120元,新農合個人繳費達到人均90元左右。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門診費用支付比例達到50%,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
今年,晉城市要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大病保險資金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則,建立超額盈余和政策性虧損的動態調整機制,促進大病保險長期穩健運行。整合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健全“一站式”即時結算機制。到2015年底,重點救助對象年度救助限額內住院自負費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
大力發展社會辦醫
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快推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成規模、上水平發展。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進一步完善社會辦醫政策。進一步清理妨礙社會辦醫發展的制約因素,出臺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監督管理,規范服務行為。加強并完善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行業監管。
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
進一步保障藥品供應和質量安全,推進藥品價格改革。落實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辦法。全市所有縣級公立醫院使用的藥品,要依托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采取招采合一、量價掛鉤、雙信封制等辦法,實行分類采購。深化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保障藥品供應配送。
完善分級診療體系
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要求,2015年所有公立醫院改革縣(市、區)都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按照“填平補齊”原則,繼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標準化建設,繼續支持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開展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逐步完善雙向轉診程序,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渠道,推進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
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
鞏固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有序推進村衛生室、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調動基層積極性,進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落實基層用人自主權。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強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重點實施面向村衛生室的3年制中、高職免費醫學生培養。加快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40元,農村地區增量資金全部用于支付鄉村醫生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統籌推進各項配套改革
積極推進以新農合就醫結算為切入的居民健康卡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健全醫藥衛生監管體制。加強組織領導等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