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成立全國首家醫療安全協會,候任會長廖新波表示
2012年至2014年網上直報的醫療安全和不良事件中,用錯藥和醫療器械導致的安全事件最多;醫生負荷高,忙中出錯的可能性也越大,容易對患者造成很大的損害……這是新快報記者從昨日舉行的廣東省醫療安全協會成立大會上了解到的。
據悉,省醫療安全協會是中國首個專注醫療安全的專業協會。該協會是在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的倡導下,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等13個單位共同發起籌建,經主管部門批準成立的。協會的宗旨是在世界患者安全目標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指導下,研究醫療活動中的缺陷,找出避免錯誤發生的辦法,協助政府部門制定醫療安全管理的標準和防止錯誤再發生的規范等。
權威聲音
三大隱患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王隴德坦言醫療安全面臨不少挑戰
1.鑒定8000多起 事故率高達47%
說到醫療安全問題,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坦言面臨著不少挑戰。
“目前醫療服務量不斷增長,特別是大醫院醫師工作負擔壓力大,一些醫院的日門診量過萬人次,高負荷會對給醫療安全帶來影響,俗語說 忙中出錯 ,這使醫療安全存在的很大的隱患。”王隴德首先指出大醫院醫師超負荷工作帶來的隱患,他透露,2014年,全國各級醫學會接到共8000多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當中事故率高達47%;二級及以上醫療事故中,醫方責任達400多起。
“醫院大廳擠滿人,候診室坐滿人,大夫周圍圍滿了患者,這樣的狀況不改變,我們的醫療安全問題非常嚴峻!”王隴德憂心忡忡地如是說道。
另外,部分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有限,醫療安全保障的能力不強,患者信任度不高,2013年國家衛生和計生委開展的基層醫療機構集中整頓,暴露出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規章制度上的不到位等現象,給患者就醫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
2.醫療安全損害 藥品和醫療器械居前
除了醫師超負荷工作帶來的隱患外,王隴德進一步指出,藥品和醫療器械所帶來的醫療安全問題更是排在前列。王隴德透露,“2012到2014年網上直報的醫療安全和不良事件中,有11.5%與藥品、醫療器械有關,2014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控報告收到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就有130多萬份,其中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34萬份,和過去相比有所增長。”
除了藥品,王隴德說,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持續有新的醫療技術進入臨床,醫務人員對新技術的應用指征和規范掌握不好、操作不熟,也帶來了一定的醫療安全隱患,他透露,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26萬多份,涵蓋了醫療器械的所有醫療器械類型。
“醫療器械必須得經過正式的評價,才能正式批準使用。”然而,令王隴德痛心地舉例說,時下有些醫院使用干細胞的治療,很多都是沒有依據的,但是部分醫療機構在使用。他又以腦卒中的防控為例,該病重大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的狹窄,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狹窄嚴重率高達62%,導致這一原因是,以往超聲大夫(甚至很多大醫院的超聲大夫)沒有經過培訓,他們不會看血管,根本篩查不出來(患者頸動脈的狹窄),或者有些勉強篩查出來,由于醫療器械使用水平不夠,也會導致誤診。“因此,他建議,醫療器械的使用,對技術人員首先要進行培訓評價合格了才能使用。
3.限額制度不合理 醫院趕病人造成安全隱患
王隴德還直言,當下醫保政策是醫改需要重點要考慮的問題。”現在的醫保制度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求不能超標,管理制度上給醫療機構、患者使用醫保帶來限制,其中會定個總的限額,你一年就只能花這么多錢,如果超支了,醫療機構需要自己負擔,這樣一來,好些醫院到了年終決算、或醫保臨近超支的時候,就會讓病人走,這也是醫療安全的很大問題。“
”醫保要保障醫療衛生服務,這才是醫保真正目的。“王隴德表示,醫改中,應當對不合理的醫保政策進行改變。合理的醫保管理體系要給患者提供恰當報銷比例,引導患者合理地分流,他舉例說,現在的很多慢性病,大部分得了可能治不好,但在預防慢性病方面,醫保就要相應地為預防疾病提供支付功能,一些簡單的檢查、篩查能發現慢性病的高危因素,這些花錢很少,但醫保卻不能在預防方面有更大作用。而是等到病人到了疾病晚期或住進ICU,一天幾千上萬元地支付,但在疾病預防措施方面,支付的卻很少。這些都是醫保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
應對措施
合理用藥和使用器械 是保障醫療安全重要環節
當前醫療機構中臨床合理用藥和合理使用器械已然成為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
針對上述隱患,王隴德建議首先要進一步深化衛生醫療體制改革,讓醫療衛生服務真正適應醫療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消除引發醫療事故的制度性隱患。他指出,國際經驗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單位都不是政府辦的醫療機構,而政府辦的醫療機構,也是要收支兩條線,根本沒有說醫生醫務人員要去算賬,要搞創收的,但我們國家現在大部分的醫療機構都是政府辦的,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由社會來支持醫療機構的運轉,這是我們醫療體制存在的很重要的問題。同時,要完善醫療質量安全制度和標準,加強對醫療行為的全過程監管。
”廣東省在全國首家成立安全醫療協會,說明廣東創辦者們很有遠見卓識。“王隴德如是評價說。那么,廣東安全醫療協會將在未來做些哪些工作呢?
”患者安全是改善醫患關系的唯一切入點,也是醫患的唯一共同利益所在。“作為候任會長,廖新波表示,要使患者得到適宜的治療、合適的用藥、減少或避免醫療事故的再發生這就是我們最重要的目的,醫療安全做好后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醫患雙方。”比如醫保部門也要報銷政策要更加合理,現在我們的理念是醫療服務薄利多銷,背后帶來質量不高;而以藥養醫帶來的是過度醫療,這些都是政策因素,我們是站在患者安全的最終目的去研究這些事情。例如用錯藥一直排在安全醫療隱患第一位,協會針對上述問題的研究、工作都將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官方數據
藥品不良反應報告 抗感染藥仍居首位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報告顯示,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32.8萬余份,比2013年增長0.8%.其中,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34.1萬份,占同期報告總數的25.7%.
統計分析顯示,醫療機構仍是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主要來源,占報告數量的82.2%.從涉及藥品品種看,抗感染藥報告數量仍居各類藥品之首,但報告比例已連續5年呈下降趨勢;心血管系統用藥報告數量為13.5萬例,較2013年上升0.2個百分點。從涉及藥品劑型看,注射劑報告比例仍較高,占60.9%.從涉及患者情況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19.9%,14歲以下兒童占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