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示
吳永波表示要將聯盟打造成健康服務業的知名公益品牌,而非最好的醫生集團。在與資本合作上,也有進一步規劃,即股權眾籌或將成為聯盟未來發展的新亮點。
隨著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的放開,社會上各種醫生集團不斷涌現,其中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以下簡稱“常春藤”聯盟)卻在這中間顯得有些許特別。這個醫學聯盟并不能將其簡單定義為醫生集團,而是舉起了公益的旗幟,將社團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基層醫院的幫扶與醫療人才的培養上。
“我們希望號召更多正能量的醫生加入到社團中來,讓患者和醫護人員受益,為國家分憂。聯合各界有識之士,包括醫生、企業與資本,一起為實現國家的健康夢做貢獻。”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發起者和主席吳永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談及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的發展,吳永波多次強調,要將聯盟打造成健康服務業的知名公益品牌,而非最好的醫生集團。在與資本合作上,吳永波也做出了進一步的規劃,股權眾籌或將成為聯盟未來發展的新亮點。
幫扶基層、醫學人才培養成主線
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創立于2014年8月,是一家全國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聯盟由北京市部分醫學專家聯合知名企業發起。目前聯盟涉及健康地產、醫院、健康管理、養老、移動醫療等領域。與其他醫生組織不同的是,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將醫學人才的聚集、醫學人才的培養作為目前的核心工作,將基層醫院的幫扶作為工作重點。
據吳永波介紹,常春藤聯盟的定位是健康服務業,不同于醫學會與醫師協會,聯盟的職責是服務醫學專家,讓專家在社團中體會到榮譽感;服務會員企業,幫助會員企業設計醫療規劃,提供醫療力量支撐。
盡管成立時間不到一年,但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已經吸納了116名醫生成為個人會員,同時接收了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北京金融街集團西環置業有限公司、青鳥體育(北京)有限公司、百源百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成為其會員企業,且與山西省太原人民醫院、黑龍江省寶泉嶺中心醫院、安徽省蒙城南華醫院、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等多家醫院達成了幫扶合作項目。
據吳永波介紹,目前的幫扶項目中已有不少取得了良好成效。
“聯盟與太原人民醫院合作的心衰項目,通過正規的心衰治療,能夠使病人有更長的壽命預期和更好的生活質量的預期,這個項目開展以后,可以在全國進行推廣。” 吳永波稱,聯盟與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合作幫扶的心臟外科開展以來,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13臺手術,相當于達州中心醫院去年一年的手術量。
醫療健康產業中并不缺少土地、資金,缺少的是醫學人才。常春藤聯盟開展的項目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恰恰是人才的產出。聯盟首先吸引高端醫學人才加入到聯盟中來,然后通過這些高端醫療人才開展基層醫院的幫扶,同時培養出地方的醫療人才。
吳永波表示:“以前專家出去多點執業,掙了錢就走人,不會管后續工作。但是我們對聯盟的所有項目都要求作出3-5年規劃,具體到幫扶的醫院科室在規劃的時間內能培養出幾個達到北京市大醫院水平的醫學人才等。”
為了完成人才的培養計劃,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對項目挑選非常嚴格,在得到地方市級衛計委對項目認可后,才與醫院接觸。在考察醫院科室時,會根據科室醫療人才的情況,確定有可塑之才后,才會與科室達成合作。
“我們要做的事情,脫離了單純做手術掙錢的想法。我們不是為了占有市場,而是想通過我們的力量為國家強基層,分級診療做一些貢獻。”吳永波稱。
多重因素激勵醫生參與
“做公益是個人不良情緒宣泄的最好方式。”吳永波笑稱。
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從一開始就打起公益的旗幟,吸引熱心公益的醫學人才參與其中。吳永波認為,當醫生做到一定程度,解決了溫飽問題后,很多人會產生通過做公益實現自身價值的愿望。而常春藤聯盟對個人會員的要求就是要醫療技術過硬,醫德好,熱心公益,活躍度高。
要成為聯盟的個人會員,醫生首先要提交個人申請表,同時需要有兩名會員的推薦,遞交推薦信。聯盟理事會要根據醫生的個人信息進行投票,超過50%以上的同意,才能正式加入聯盟。這個并不輕而易舉的入會過程也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個人成員入會后進行公益活動的熱情。
這個看似松散的組織結構,除了憑借醫生對公益的熱情外,還有什么激勵著醫生的踴躍參與?
吳永波表示:“醫生的參與首先是因為公益品牌對醫生有吸引力。其次,醫生們能夠在團隊活動中結識其他醫院里的名醫與知名的企業家,這也是給他們提供了資源。第三,這個平臺為醫生提供了優質的病人來源,減少了醫患矛盾。此外,在過程中能產生很多商業機會,給了醫生們發揮的空間。醫生可以得到一部分超越多點執業以外的收益。而且,在我們的活動中,醫生們感受到尊重。大家不是因為簡單的利益分配而維持在一起,更多的是因為共同的目標、理想把大家結合在一起。”
吳永波還指出,處于不同階段的醫生有著不同的追求,這也決定了社會中醫生組織的多樣性。當前以年輕醫生為主的醫生集團,其訴求在于開拓些第二執業地點,需要以抱團的方式占領市場。但高端醫生的醫生集團,這些就不是其痛點所在。高端醫生更需要的是股權的結構,或者是在學術地位上的迅速躥升。因此,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在做公益的同時,也會為醫生介紹合適的合作伙伴,或者股權結構上面對醫生給予幫助,讓醫生從資本運作的角度提高收益。
吳永波表示,聯盟雖然是全國性、公益性的組織,但也成立了醫生集團,聯盟是因為有了項目成立的醫生集團,而不是成立了醫生集團后去找項目。同時,聯盟愿意幫助會員成立跟自己相關的醫生集團。
與很多醫生集團一樣,常春藤聯盟也面臨著聯盟中的醫生如何平衡本職工作與聯盟活動的問題。吳永波認為,由于聯盟是以公益為導向,減少了商業上的敏感性,所以幫扶活動相對容易開展。如今很多醫生都在進行多點執業,而聯盟中的醫生只是在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幫扶活動,獲得相應的收益,同時培養出醫學人才。
盡管現在多點執業的政策已經放開,但醫生在醫院外的活動仍然受到種種限制,這也是眾多醫生集團面臨的共同問題。對于醫生集團何時能夠走向成熟,吳永波認為還需要時間和政策的導向。
“如果時機成熟了,我想有醫生走出體制肯定是必然的。但是目前很少有醫生能夠跳出體制,因為在醫院中醫生能夠享受到學術與經濟上的巨大利益。”吳永波指出,“當大部分醫生能夠作為自由職業者的時候,醫生集團會更成熟。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將多點執業中的限制廢除,將灰色利益鏈條斬斷。而這些如何去做,還需要慢慢摸索出合適的道路。”
資本合作模式:股權眾籌
與資本的合作是醫療聯盟繞不開的話題,但吳永波表示,目前對于資本合作還是采取謹慎的態度。
吳永波:“很多大公司想要跟我們簽訂排他性的合作,我們都拒絕了。我們不是對資本不信任,而是要在制度上保障我們做事情是醫生說了算。”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吳永波拒絕資本的參與。“我們鼓勵資本多參與業務,只有資本參與醫療了,醫療的錢才會多,這樣醫療以后才能發展起來。”吳永波稱。
吳永波表示,醫療需要的是耐得住寂寞的資本。醫療要以病人為中心,做出醫療品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到五年以后品牌打造出來,掙錢也并不是難事。但這中間的過程卻不能省略。
常春藤聯盟的運營必然裹挾著商業的成分。據吳永波介紹,聯盟一年的運營費用將近兩百萬。運營收入來源首先是企業會員的會員費;其次是在做醫院的管理項目時,收的項目管理經費;如果通過社團評級的,可以讓政府購買聯盟的服務,再獲得一筆收入;另外,舉辦學術會議,以及扶植出來的醫生集團的反哺收入,可以維持運營。
提及將來的打算,吳永波指出未來希望能夠建立專門針對醫生的創業孵化器,由聯盟提供律師、財務、人力資源、場地,以及醫藥管理的導師,為醫生引薦資本合作。
據了解,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預計建立一個眾籌平臺,希望醫生、企業、資本都能參與其中。但是吳永波強調,這個平臺中還是要讓醫生做主。“我們會請專門搞資本市場的人幫我們設計出合理的利益分配。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是很慎重的,一定要照顧大家的利益,共建度和大家相匹配。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