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的問題成為省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有患者病情好轉,卻更愿意長期呆在醫院的問題,引起了江蘇省兩會人大代表的關注。省人大代表、南京市胸科醫院主任醫師唐進建議,有時過低的醫療服務收費,可能會導致非理性就醫。醫療服務須合理分層定價。
為什么有患者病明明好了,還愿意在醫院呆著?
“平時經常接觸到這樣的患者,身體已經基本好了,但他們更愿意在醫院呆著。”唐進直言。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唐進表示,這可能就要算一筆經濟賬了,很多人病好了,但因為活動不便等因素,一旦回家就要有看護,請個保姆服務,輕輕松松的一個月都要花幾千元。而且,這些人不時會有復查、服藥等開銷,往往在出院后,自己要負擔全部甚至是大部分的費用。而賴在醫院病房里,住院期間,一級護理一天也就35元,看病服藥費用能報銷比較大的部分。唐進認為,這就是在消耗公共醫療資源,由政府資金購買的醫療服務,可能并不能完全精準地服務于更需要這部分醫療的人。
建議醫療服務須合理分層定價
唐進說,江蘇省是國家確定的醫改試點省之一,而且于2015年11月左右,在全省境內實現了以“藥品批零差價、醫療服務收費結構調整”為中心的醫改新舉措。“雖然,全省資金投入醫保尚能承擔,但隨著老齡化、經濟調整持續,一些經濟體量較小的城市,未來財政資金在醫療的投入上,是否會遇到更大壓力?”這一問題是唐進較擔心的。
在唐進看來,合理的醫療服務收費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一些醫療服務收費的價格各地制定并不合理。而百姓是否覺得看病貴,則應該以患者所感受的自付比例高低水平來科學衡量。“富裕人群和收入較低的人群,當生了病之后,都是在消耗同樣金額的納稅人的錢。但這對于兩類人群,看病貴與不貴,體會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唐進建議,醫療服務須合理分層定價,既要結合當地醫療服務整體價格的高低,又應該將普遍服務于公眾的基本醫療和更高端的醫療服務結合,這樣就會使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唐進補充說,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滿足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和中高端的醫療服務差異比較大,像最普通的醫療服務價格低,很多都是全報銷的,但享用者必須忍受較長的等待時間,如果享受更便捷、更全面的醫療服務則需要額外支付費用,而如果想享受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則可以通過購買“私人醫療保險”的方式,這樣一旦患病,可以享受保險公司的“貼補”,也可以使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所需支付費用降下來。
省人大代表、南京溧水區委書記謝元
沿寧杭線發展空間巨大建議納入全省發展戰略
省人大代表、南京溧水區委書記謝元表示,省里提出三片區加四軸帶的區域發展戰略,在繼續深化建設沿滬寧線、沿江、沿海、沿隴海線經濟帶的同時,著手謀劃沿運河地區發展。謝元建議,要高度重視沿寧杭線的發展,應納入全省發展戰略,“從長三角地區看,滬寧線、滬杭線周邊城市發展相對充分,寧杭線周邊還是以中小城市為主,發展相對較弱,但它們具有較好的環境、人文等基礎,擁有生態旅游資源,并且背靠蘇錫常等大城市,且與它們保持適度的距離,因此,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謝元認為,沿寧杭線的發展納入全省發展戰略,有諸多益處,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并且,這有利于提升蘇南地區城鎮化水平,促進長三角城市群戰略的實現,可以促進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謝元還指出,溧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目前溧水已建成了大型的野生菌培養基地,預計總占地面積將達到600畝,建成了自動化的野生菌培育基地。在今年南京人就能嘗到本地產的“野生菌”,而且長三角區域的城鎮居民也能嘗鮮南京溧水產的“野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