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處方全部外流,解決執業藥師掛證問題
加入日期:2019/6/4 8:43:11 查看人數: 893 作者:admin
銀川市處方審核流轉平臺接入6家市屬醫院,醫院處方全部外流;此外,銀川市衛健委主任馬曉飛明確表示,該平臺解決了執業藥師掛證問題。
▍處方全部外流,解決執業藥師掛證問題
日前,國家衛健委舉辦例行發布會,介紹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及便民惠民服務有關情況。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飛多次介紹了“銀川市處方審核流轉平臺”。

對此,澎湃新聞報道,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一間不到50平的房間里,坐著正在電腦前審方的15名藥師,馬曉飛稱他們為云化藥師,這里就是銀川市的處方審核流轉平臺。
目前,銀川市6家市屬醫院已經全部接入了藥品審核流轉平臺,醫院的處方全部外流。馬曉飛介紹:“老百姓再也不會說醫院靠賣藥掙錢了,醫院的藥賣貴了老百姓可以到藥店去取。”
此外,馬曉飛明確表示:銀川市處方審核流轉平臺解決了執業藥師掛證的問題。通過藥師人員云化,盤活醫院藥師存量,藥師在互聯網上隨時就能審方,而且通過審方臨床藥師的收入也會提高。
▍緩解短缺問題,執業藥師收入提高?!
執業藥師的短缺已經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5月上旬的《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藥店總數共48.9萬家,同比去年新增3.5萬家。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3月底,注冊于藥品零售企業的執業藥師42.9萬人。
執業藥師的現實性缺口,讓很多藥店和執業藥師不得不掛證,即使開放遠程審方,無方可審也是個問題。
此次處方審核流轉平臺,臨床藥師審核過的藥方流出,無需執業藥師再次審方,減輕了對執業藥師的硬性需求,會一定程度上緩解執業藥師不足的壓力。
再者,行業媒體搜藥分析,此次通過審方,臨床藥師的收入提高,其本質就是“藥事服務費”,未來該平臺大面積接駁藥店、技術更加完善,通過新的薪酬激勵制度的改革后,執業藥師收取“藥事服務費”的可能性也逐漸提高。
▍優先布局處方外流,將搶占優勢
國元證券研報分析,目前處方外流仍然有三大問題來源:處方來源(即外流動力)、醫保統籌和藥店承接能力,尚未妥善解決,顯著趨勢尚未開始。
處方外流的政策利好不斷,但推進成果卻收效甚微,自2015年以來各地就通過醫藥分離等政策利好處方外流。

(圖片來源:國元證券研究中心)
一直以來,院內藥方難以成為醫院的成本端,我國處方藥在醫院端的銷售占比超過 80%, 零售藥店僅占到 16.3%,遠低于美國 83%和日本 71.7%。過去,中國實行“醫藥一體化”,醫院從藥品銷售加成中獲取利潤,醫生的考核指標與藥品處方量掛鉤,形成一定的利益相關性。
因此在過去,處方外流的來源問題很難解決。
此次,銀川市的處方審核流轉平臺將醫院處方全部外流,這種模式也得到國家衛健委的介紹和推薦,如果擴大試點范圍,可能在未來會推動處方外流的發展進程。
與此同時,受“4+7”集中采購帶來的持續影響,大量藥廠的銷售團隊開始把重心轉移到公立醫院之外的渠道,這無形中給予了零售藥店行業更多的機會。在不考慮未來集采導致品種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藥品集中采購無疑將加速處方外流進程。
可見,處方外流是長期不可逆的趨勢,國家配套措施將會跟上,企業有必要未雨綢繆,進行長遠布局,而院邊店和DTP藥方將會是最易承接處方外流的模式,提前布局院邊店和DTP藥房的龍頭企業具有優先搶占處方外流高速發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