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醫師執業注冊和管理方式上率先破冰,醫生只要向衛生行政部門和第一執業地點辦理多點執業報備手續后,就可以多點執業。20日,記者了解到,從7月1日新策開始實施,截至本月14日,全市共有106位醫生前來進行備案。但記者在走訪醫院時發現,到目前為止,鮮有醫生和醫院主動談論勞動合同。
全市百余醫生備案多點執業
根據《市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醫師執業注冊和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計劃,自2015年7月1日起,在深圳市注冊的醫師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實現“統一注冊,全市通用”。醫師多點執業的報備程序也進行簡化。醫師通過執業管理系統向審批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申報注冊,以及通過該系統向該衛生行政部門和第一執業地點辦理多點執業報備手續。
20日,記者獲悉,截至本月14日,共有106位深圳醫生辦理報備手續。市屬公立大醫院的醫生才是各種醫療機構搶奪的“資源”。根據相關數據,記者注意到,在報備多點執業的醫生中,只有零星的市屬公立大醫院醫生,有兩名來自市屬公立大醫院的醫生在此期間進行報備。但記者了解到,兩名醫生屬于該院康復科,其多點執業報備并非其個人行為,而是醫院與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后,被派往合作醫院,人事關系、編制并未發生改變。
變行政審批為契約管理
在此次改革中,多點執業變行政審批為契約管理是亮點之一。醫師申請執業注冊時,必須申報第一執業地點并獲得擬申報第一執業地點的同意。第一執業地點為醫師與其建立人事(勞動)聘用關系的醫療衛生機構,醫師與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建立人事或勞動聘用關系的,應指定其中一個作為第一執業地點。即醫師需要兩個執業地點簽署意見、和醫院有協議或契約后再進行報備。
近日,記者走訪一些市屬公立醫院獲悉,目前,大部分醫院院方并未接到醫生想要重新洽談勞動聘用合同的申請,即使有備案多點執業的醫生,其人事關系、編制并未產生改變。一市屬公立醫院醫務科人員也向記者反映,目前并沒有醫生主動提出要和院方談論因多點執業而產生的勞動聘用合同等事情,醫生雖然期待多點執業,但目前普遍持謹慎觀望的態度。
多點執業或對晉升造成影響
當談到沒有主動和院方重新商定人事關系并實施多點執業的原因時,不少醫生都會說“忙不過來”。但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事實上,有不少市屬公立醫院醫生都有以會診方式“走穴”的經歷,這實際上已經是多點執業。
有公立醫院醫務科人員說,醫生在本院的工作繁忙,業務工作量太大,確實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到其他執業點工作。但是,“繁忙”只是表象原因,如果醫生在其他執業點工作,勢必會減少在第一執業點的工作量,“這或多或少就會影響其在原本醫院的晉升。”該醫務科人員說。
“假如醫生向院方提出多點執業和談論編制等問題,那院方也會重新評估你這個醫生在本院的貢獻,這關系到職位和晉升。”另一位公立醫院管理人員提到,“醫生原本就是醫院培養出來的,如果沒有公立醫院這個平臺,患者是否會認你這個醫生呢?但醫院也應調整激勵機制,留住醫生,讓醫生可以體現自我價值。”
細則未出臺醫生不敢動
采訪中,有的社會辦醫機構會向記者透露,某些公立醫院醫生會到社會辦醫“坐診”,但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即使全面放開多點執業后,很多醫生到其他醫療機構只是以“會診”的形式,不能“坐診”。不少醫生認為,醫生多點執業并未破冰。
有市屬公立醫院醫生告訴記者,醫生很期待多點執業,但目前,醫生要如何和第一執業點商談薪酬、勞動關系,醫生如何從“單位人”成為真正的“自由人”,很多配套細則仍未明確,“如果沒有配套細則,多點執業只能又是一個說法而已。”